寒食近,踏青时。画堂西。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
香绵轻拂胭脂。加文褓、初试斑衣。诮没功夫存问我,且怜伊。

【注释】

春光好:春天的美好。

寒食近,踏青时。画堂西:寒食节快到了,是到郊外踏青的好时节。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zhà)生儿:但是春天来临了反而感到厌倦刺绣,刚出生的小孩也显得有些娇嫩。

香绵轻拂胭脂:轻轻抚摸着胭脂。

加文褓、初试斑衣:给孩子穿好衣服。

诮没功夫存问我,且怜伊:你竟然没有时间关心我,可怜孩子。

白话译文:

寒食节快到了,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可是春天到来后,反而对刺绣感到厌倦,刚出生的小孩也显得娇嫩可爱。轻轻抚摸着胭脂,给孩子穿上新衣服,真是可爱极了!然而,你竟然没有时间关心我,可怜孩子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春天的感慨和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寒食近”说明是寒食节快要到来,而“踏青时”则表明是踏青的最好时机。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蓄蕴藉,暗藏深意。

“可是春来偏倦绣”一句,诗人以反诘的语气道出了心中的隐忧。她觉得春天来临,原本应该是赏花游玩的时候(如《红楼梦》中的探春),但自己却偏偏对这个“绣”字产生了厌倦之感,这种心情与“春”这个季节似乎并不相符,因此用“偏”字加以强调。而“乍生儿”,则是指刚生下的小女儿,这里的“儿”字,既指代婴儿,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初为人母身份的自豪与喜悦。

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写自己对女儿的喜爱与宠爱之情。“香绵轻拂胭脂”,这句诗描绘了她为女儿梳妆打扮的情景,其中“香绵”指的是柔软细腻的丝绸,“轻拂胭脂”则是轻轻擦拭着脸颊上的胭脂,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女儿细心呵护的态度。而“加文褓、初试斑衣”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儿穿着新衣,稚嫩可爱的形象。这里的“文褓”指的是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襁褓,“加文褓”即是指将襁褓装饰得五光十色;“试斑衣”则是指试穿带有斑纹的衣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女儿深深的爱意。

最后两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诮没功夫存问我”,意为责怪丈夫为何总是忙于工作,忽略了对自己的关心与陪伴;而“且怜伊”,则是在埋怨之余,又表现出对女儿的怜惜之情。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幸福的渴望,也揭示了她对于丈夫不在身边,自己独自承担育儿重任的无奈与辛酸。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与感慨,也有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