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琅玕筛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
旋汲清湘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
定风波
万个琅玕筛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
旋汲清湘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或玉石。
- 清湘:即湖南,古称湘水。
- 烹:煮。
- 金卮(zhī):盛酒器。
赏析:
《定风波》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全词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万个琅玕筛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琅玕,指美玉,此处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日影被万颗琅玕筛过,显得更加明亮。两堤的杨柳轻轻摇曳,仿佛蘸着涟漪。这里的“涟漪”是指水面上的波纹,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整句话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第二句“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鸟儿的鸣叫声让周围的树林更加安静,而诗人已经陶醉在这片美景之中,甚至没有移动脚步就已经写下了一首诗。这里的“吟兴”指的是诗人的兴致勃勃,而“成诗”则表明他的诗作已经完成。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第三句“旋汲清湘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场景。他一边品尝建茗(一种绿茶),一边采摘野果,并用金卮(一种盛酒器)来劝酒。这里的“清湘”再次出现,强调了地点的清新。而“建茗”则是对茶叶的一种雅称。诗人在这里不仅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还品味了美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一句“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理解。在这里,“良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妙理”则是探讨哲理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与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谈论一些深奥的道理是非常愉快的;但这种快乐不应该被庸俗的人所理解。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和珍视,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定风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