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聚如萍,忽散似云,无可奈何。向天涯海角,两行别泪,风前月下,一片离骚。啼罢栖乌,望穷芳草,此恨与之谁较多。昏黄后,对青灯感慨,白酒悲歌。
梦中作梦知么。忆往事落花流水呵。更凭高□远,沈腰不瘦,怅今怀昔,潘鬓须皤。去燕来鸿,寻梅问柳,寸念从他寒暑熬。消魂处,但烟光缥渺,山色周遭。
这首诗的标题是《沁园春·雪》。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暂聚如萍,忽散似云,无可奈何。向天涯海角,两行别泪,风前月下,一片离骚。啼罢栖乌,望穷芳草,此恨与之谁较多。昏黄后,对青灯感慨,白酒悲歌。
- 注释与赏析:
- 暂聚如萍:比喻短暂的相聚如同浮萍一样容易消散。
- 忽散似云:形容离别迅速如同飘散的云彩。
- 无可奈何:表达了对无法改变的情况感到无可奈何的心情。
- 向天涯海角:表示离别的地方非常遥远。
- 两行别泪:指离别时流下的眼泪。
- 风前月下:在风中和月光下,通常用来描述别离的场景。
- 片离骚: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之一,此处用来形容离别的痛苦。
- 啼罢栖乌:鸟儿停止鸣叫,象征着离别的时刻已经结束。
- 望穷芳草:希望看到远方的草地直到尽头。
- 此恨与之谁较多:这里的“之”指的是离别之情,而“谁多”则表示这种情感无法与他人相比,难以消解。
- 昏黄后:黄昏时分,一种凄迷的美感。
- 对青灯感慨:坐在灯光昏暗的环境中,有所感伤和思考。
- 白酒悲歌:饮酒唱歌以抒发悲愁之情。
- 梦中作梦知么。忆往事落花流水呵。更凭高□远,沈腰不瘦,怅今怀昔,潘鬓须皤。去燕来鸿,寻梅问柳,寸念从他寒暑熬。消魂处,但烟光缥渺,山色周遭。
- 注释与赏析:
- 梦中作梦知么:询问梦中是否也能像现实一样有真实的存在。
- 忆往事落花流水:回忆过去的时光如同落花流水般逝去。
- 更凭高□远:更加思念远方的人或物,可能是一种寄托或期盼。
- 沈腰不瘦:形容自己身材消瘦,可能是因为思念某人或某事而导致的憔悴。
- 怅今怀昔:感叹现在的生活不如过去的美好,怀念过去的时光。
- 潘鬓须皤:用来形容头发变白,可能是由于岁月流逝或个人的情感变化。
- 去燕来鸿:比喻时间的流逝,就像燕子飞去又飞回来的鸿雁一样。
- 寻梅问柳:寻找梅花和柳树,可能是一种寄托感情或寻求安慰的象征。
- 寸念从他寒暑熬:一寸相思之情随着四季的变换而煎熬。
- 消魂处:形容某个地方或某种情境让人感到极度痛苦或伤心。
- 但烟光缥渺:只有烟雾缭绕,景色朦胧不清,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 山色周遭:周围环绕的山色模糊不清,增加了一种朦胧美。
-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时间、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如“离骚”、“青灯”、“白酒”、“潘鬓”等,这些元素都赋予了诗句更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