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公无渡河,止公不已将柰何。九渊喷雪舞馋鳄,百里吼雷翻怒鼍。
平地往往犹风波,况此弥漫秋水多。

公无渡河

公:你,指屈原。

渡河:过江。

止公不已将柰何:怎么阻止他继续前进呢?奈:无奈。

九渊喷雪舞馋鳄:九重的深渊中水花四溅,犹如雪山飘落着雪花,又如同鳄鱼在水中翻滚跳跃,在吞食着鱼鳖。

百里吼雷翻怒鼍:百里之外传来震天的雷声,仿佛是怒蛟在翻腾,鼍(tuó):一种爬行动物。

平地往往犹风波:平坦的陆地上也有波涛汹涌的险情。

况此弥漫秋水多:何况此时又是秋天水涨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屈原被流放后,一直忧心忡忡,对楚国的命运感到担忧,但又无能为力,因此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公”为第一人称,通过反复强调“公”,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对其遭遇的深深关切。

首句“公无渡河”,直接点题,表明屈原的处境艰难,难以前行。接着用“止公不已将柰何”进一步描绘了屈原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忧虑。

颔联“九渊喷雪舞馋鳄,百里吼雷翻怒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深谷中的惊涛骇浪,以及百里之外的雷声滚滚,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暗示了屈原所处的环境充满险恶。

颈联“平地往往犹风波,况此弥漫秋水多”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诗人通过对平地与风波、秋水的比喻,表达了对屈原处境的担忧。秋水泛滥意味着国家动荡不安,屈原作为一国之君,更是身负重任,其命运之坎坷可想而知。

尾联“此非孟德困于武关,关羽受张飞之困于长坂矣。”则采用了典故。这里借用了三国时期的典故来比喻屈原的遭遇,既表现了作者对屈原的同情和关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