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娇女似罗敷。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同舟归五湖。
【注释】
曾敷文:指曾几。眄(miǎn):注视,观看。陈湘:指南宋诗人陈与义,字去非(1090—1138),号简斋。
盈盈娇女似罗敷:“盈盈”是形容女子身姿轻盈美好,“娇女”指年轻美丽的女子。“罗敷”是古乐府诗《陌上桑》中的人物。此句意谓那美丽如罗敷般的娇女。
湘江:湘江即湖南的湘江。明月珠:指明亮的珍珠,这里借指月亮。
绾髻(wǎn jì):用发绳将头发束起成髻。重梳;多次梳理。
弄妆:梳妆打扮。
学书:学习书法。
歌调态:“歌调”是说歌声美妙动听。“态”指姿态。
舞工夫:指舞蹈动作熟练。
湖南都不如:指在湖南地区,他的歌舞、书法都不如陈与义。
未厌:没有满足。白髭须:指白发胡须。
同舟归五湖:意谓与陈与义一同乘船回到太湖。五湖,泛指太湖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之作。曾几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多写景咏物、纪事抒情,风格清新淡雅。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写一位女子向友人求教书法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书法艺术由衷的喜爱。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致婉约,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开头两句“盈盈娇女似罗敷,湘江明月珠。”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她的容貌妩媚俊秀,如同古代美女罗敷一样。湘江的明月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熠熠生辉。这两句通过对女子外貌和环境的描写,为后文女子向友人求教书法做了铺垫。
“起来绾髻又重梳。”这句的意思是女子起床后,整理好头发,再次梳理。绾髻,即把发髻盘绕起来。这一句既表现了女子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又暗示了她渴望学习的愿望。
“弄妆仍学书。”接着写女子化妆时也在学习书法。弄妆,即梳妆打扮。学书,即学习书法。这一句进一步展示了女子的多才多艺,以及她对待学问的认真态度。
“歌调态,舞工夫。”这两句则是赞美女子的歌舞技艺和舞蹈功底。歌声悠扬动听,舞姿优雅流畅,展现了女子的艺术天赋。
最后两句“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赞赏之情。他认为在湖南地区,她的歌舞、书法都无人能及,而且将来还会更加出色。同时,他也寄予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拥有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一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和场景,表达了对她的赞美和祝愿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