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一笑,问梅花消息,几枝开遍。咳唾随风人似玉,寒夜春生酒面。故里天遥,殊乡岁晚,忍对骊驹宴。无情潮汐,可能为我留恋。
目断雪棹烟帆,匆匆轻别,岂是如鸿燕。要趁盘椒供燕喜,舞袖斓斑双旋。屈指重来,扬鞭催去,想在金銮殿。云萍无据,莫辞蘸甲深劝。

【注释】

①“朱制”三句:朱,指作者自己。制参:宋代对进士的称呼。送其行,饯别之意。次朱,即以朱字为序,次,次序,这里指次序名。

②尊前:酒席之前。梅花消息:指梅花开的情况。消息,消息,音义同“息”,此处指开花的信息。

③咳唾随风人似玉:意谓人的风度如玉。

④“寒夜春生”二句:意谓在寒冷的冬夜里,酒面上似乎有春天的气息。

⑤故里天遥:故乡天遥远。故里,故乡。

⑥殊乡岁晚:指远离故乡在外,岁月已晚。

⑦骊驹宴:古代宴会上的美酒名。

⑧“无情潮汐”三句:意谓无情的潮水,可能还留恋着我,不愿离去。潮汐,海水因月亮和太阳引力而产生的涨落现象。

⑨雪棹烟帆:指船桨上积着白雪,帆上沾着雾气,形容船行于风浪之中。

⑩轻别:匆匆的告别。

⑪“岂是”二句:意为哪像鸿雁、燕子那样能长距离飞来飞去呢?鸿雁、燕子,皆喻书信,这里代指远方的人。

⑫盘椒:古时用的一种植物作调料,味辛。

⑬舞袖斓斑双旋:指舞女袖子华丽,旋转起来犹如斑斓花纹。

⑭屈指:用手指来计算时间。重来:指再次到来之时。

⑮“杨鞭催”二句:意谓扬起马鞭催赶着马儿前进,想象着自己再次回到朝廷。

⑯云萍无据:指飘荡不定,没有依靠。云萍,比喻漂浮不定的东西。

⑰莫辞深劝:意为不要推辞喝酒助兴。深劝,用力劝酒。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一日,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词是作者在密州任职时写的,是他现存作品中最长的一首,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全词通过描绘赤壁之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感慨及忧思之情。

上片开头写惜别之情。“尊前一笑,问梅花消息,几枝开遍。”词人与友人举杯痛饮,畅谈人生,笑谈之间,问起了梅花的消息。梅花是坚韧不拔、刚柔相济的代表,词人以此作比,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坚贞节操。“几枝开遍”则写出了梅花的傲骨和清雅。“咳唾随风人似玉,寒夜春生酒面”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豪气。

过片处词人转入写别情。“故里天遥,殊乡岁晚,忍对骊驹宴。”“故里天遥”,表明了词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的处境;“殊乡岁晚”则表现了词人身处异乡、年华老去的凄凉之感。“骊驹宴”,是古代一种离别时的宴会形式,这里用来表达词人即将离开朋友时的不舍之情。“无情潮汐,可能为我留恋。”这两句是说,无情的江水,可能还会留恋我,不愿让我离去吧!这里的“潮汐”并非字面意思上的海洋潮汐,而是暗指时间的流逝,暗示词人即将离开朋友,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下片主要写词人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忧虑。“目断雪棹烟帆,匆匆轻别,岂是如鸿燕。”这三句写词人目送着友人乘舟离去,心中不禁感到惋惜和不安。“要趁盘椒供燕喜,舞袖斓斑双旋。”这两句则是对友人临行赠言的呼应。盘椒,是一种香料,这里借指友人的礼物。燕喜,是一种喜庆的舞蹈动作,这里借指友人临别之际的祝福。“屈指重来,扬鞭催去,想在金銮殿。”这三句则是词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重来”,意味着再次回来,期待与友人再度相聚;“金銮殿”,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总结。“云萍无据,莫辞蘸甲深劝。”这两句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总结。云萍无据,意味着生活就像漂浮不定的云彩一样,没有固定的根据和依靠;莫辞蘸甲深劝,则是说不要推辞饮酒助兴,要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豁达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