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卜算子·春景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注释:
-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 赵长卿卜算子·春景原文。
- 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 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梅花傲寒开放的身姿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 运用了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了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赏析:
这首《卜算子·春景》是宋代诗人赵长卿的作品,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景色和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
首句“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描绘了春天江南的景象,春水满盈、芳草萋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为接下来的咏物诗作铺垫,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到诗的主题中。
第二句“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则通过写鸟儿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鸟儿的啼叫似乎在倾诉着诗人心中的哀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不学鸳鸯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鸳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对恋人,它们一生相伴不离,然而在这里,诗人却选择了“不学鸳鸯老”,表达了他对于独立自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观点。诗人回首望去,看到了临平道上的风景,而人们则说长眉像远山一样美丽。然而,作者认为,虽然山的美丽让人难以忘怀,但不如自己的长眉更令人倾慕。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和对梅花形象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深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