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晓踏江头月。月华冷浸消残雪。雪月照疏篱。梅花三两枝。
人怜花淡薄。花恨人牢落。不似那回时。醺醺醉玉肌。

菩萨蛮 · 梅

肩舆晓踏江头月。月华冷浸消残雪。雪月照疏篱。梅花三两枝。

人怜花淡薄。花恨人牢落。不似那回时。醺醺醉玉肌。

注释:

  1. 肩舆:轿子。
  2. 晓:天刚亮的时候。
  3. 消残雪:消融掉残余的积雪。
  4. 雪月:月光洒在雪地上的景象,即“寒月”。
  5. 疏篱:稀疏的篱笆。
  6. 人怜花淡薄:人觉得梅花的颜色浅淡而怜爱。怜爱:喜爱。
  7. 花恨人牢落:花儿恨人离去后孤独冷落。
  8. 那回时:那个时候。
  9. 醺醺醉玉肌:好像沉醉在美酒中的玉肌。醺醺:形容人喝得微醉的样子。
    赏析:
    《菩萨蛮·梅》是南宋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早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以“梅”为线索,通过描绘梅花、月色、雪花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梅花的坚韧、高洁和傲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首句“肩舆晓踏江头月”,描述了诗人清晨乘坐轿子沿着江边赏月的情景。这里的“晓”字,既表明了时间是在黎明时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是愉悦和期待的。接着,“月华冷浸消残雪”,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积雪融化的景象,给人以清冷、宁静之感。

第二句“雪月照疏篱”,则转向描写梅花与雪月相伴的画面。这里的“疏篱”,指的是稀疏的篱笆,给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感觉。同时,“梅花三两枝”也突出了梅花的娇小和珍贵。

第三句“人怜花淡薄”,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怜爱之情。这里使用了“怜爱”一词,既表现了人们对梅花的欣赏之情,也暗含了对其淡泊名利、高洁品质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从花的角度进行描写。“花恨人牢落”,表达了花儿对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自由的向往。“不似那回时”,则是指过去的某个时候,花儿曾经盛开过,而现在却只剩下凋零的花朵。这句诗既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梅花的坚韧和不屈。

最后一句“醺醺醉玉肌”,则是以醉人的美感来形容梅花的美丽。这里的“玉肌”一词,既指梅花的质地如玉一般细腻,又形容其颜色如玉般晶莹剔透。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菩萨蛮·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清幽宁静、坚韧高洁的梅花形象。同时,诗人的情感投入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