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露珠零,溅冰花薄,凝瑞偏早。月练轻翻,风刀碎剪,青女呈纤巧。微丹枫缬,低摧蕉尾,不觉半池莲倒。最好是、千林橘柚,轻黄一村封了。
佳人指冷,暗惊罗幕,一夜斜飞多少。怕倚银屏,愁看玉砌,金菊鲜鲜晓。伤嗟傅粉,佳期还未,何处冷沾衣透。争知人、临鸾试罢,与梅共瘦。

【注释】

永遇乐 · 霜词:词牌名。永遇乐:词调名。

宵露珠零,溅冰花薄,凝瑞偏早。月练轻翻,风刀碎剪,青女呈纤巧。微丹枫缬,低摧蕉尾,不觉半池莲倒。最好是、千林橘柚,轻黄一村封了。

佳人指冷,暗惊罗幕,一夜斜飞多少。怕倚银屏,愁看玉砌,金菊鲜鲜晓。伤嗟傅粉,佳期还未,何处冷沾衣透。争知人、临鸾试罢,与梅共瘦。

【译文】

深夜的露水珠子零落着,打在冰花上晶莹透亮,秋寒来得特别早。月光下练布轻轻飘动,像风刀一样将霜花斩成碎片,那娇嫩的青女正在展示她的纤巧。微带红色的枫叶如同彩色的绫纹,低矮的芭蕉也弯曲着枝叶,不知怎地池塘中的莲花被压倒了一池。最美好的是,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桔子和柚子树,它们在初秋时节已经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

美人的手指冰凉,暗中惊动了屏风,一夜之间飞来多少片落叶?害怕靠着银质的屏风,愁看着玉砌阶前,清晨的菊花鲜艳欲滴。感叹那些涂脂抹粉的人啊,美好的约会还没有到,哪里还有人在这冷天气中感到寒冷呢?却不知人们正在临镜梳妆试妆,与梅花一起消瘦。

【赏析】

此篇作于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辛稼轩因直言极谏而遭贬谪,闲居上饶。作者在这首《永遇乐·霜词》中,借咏物寄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词以咏物起兴,以抒情收结。“佳人”三句为全词之眼,以下皆为此意设喻。

词开首两句写夜露、冰花、月光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幅清寒幽静的画面:夜露洒落在花瓣上晶莹透亮;月光如练轻飘而下;一阵风过,仿佛把霜花都给斩断了。接着写月亮如一把银色的弯刀轻轻地翻转,秋风如一把锋利的剪刀将霜花剪得粉碎。这些景象,都是秋夜特有的景色,而作者在这里用了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一画面,让人感受到这寂静的夜晚的清寂与幽美。

接下来几句,作者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她穿着薄薄的衣裳,在寒冷的夜晚里,突然被惊醒,发现窗外一片萧瑟的景象——月光下练布轻轻飘动、如风般吹拂的霜花、低垂的芭蕉以及被风吹倒的莲蓬。这些景象都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其中,“佳人指冷”,更是点明了这位女子的身份——一位佳人。而“暗惊罗幕”,则写出了她对外面景象的惊讶,也许是因为外面的景色让她想起了什么。

作者进一步描绘了这位佳人的神态:她害怕倚靠在银屏之上,愁地看着玉石砌成的台阶,清晨的菊花鲜艳欲滴。这里通过描绘佳人的惊恐与忧愁,表达了她内心的不安与忧虑。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自己在此时的心情:他同样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扰,无法安心地面对生活。

最后几句,作者再次回到咏物的话题:他感叹那些涂脂抹粉的人啊,美好的约会还没有到,哪里还有人在这冷天气中感到寒冷呢?却不知人们正在临镜梳妆试妆,与梅花一起消瘦。这句话既揭示了自己的无奈与失落,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词以咏物起兴,以抒情收结,通过描绘一幅寂静而幽美的夜晚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其用词精练、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