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空中剪水,巧妆春色,照耀江湖。渐觉花球转柳,荚阵飞榆。散银杯、时时逐马。翻缟带、一一随车。遍帘隅。寒生冰箸,光剖明珠。
应须。浅斟低唱,毡垂红帐,兽爇金炉。更向高楼,纵观吟醉谢娘扶。静时闻、竹声岩谷,漫不见、禽影江湖。尽踌躇。歌阑宝玉,赋就相如。
【注释】
剪水:比喻像剪刀一样裁剪水面。巧妆春色,照耀江湖:指春天的景色像美女的妆容那样美丽迷人,照映在波光粼粼的大湖之中。渐觉花球转柳: 忽然觉得花球转动着,柳枝儿也在翩翩起舞。荚阵飞榆:指榆树荚儿像阵雨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散银杯、时时逐马: 指人们饮酒唱歌,欢声笑语不断。翻缟带、一一随车:形容车上的帷帘被风吹拂得飘动起来。
遍帘隅: 指帘角边。寒生冰箸: 形容雪下的很密。光剖明珠:形容月光像珍珠一样明亮。毡垂红帐:指用红色毡子做成帐幔。兽爇金炉: 指在火炉里烧的是兽形的香。更向高楼: 表示登上高台观看。纵观吟醉谢娘扶: 指在台上吟诗赏月,陶醉于美景之中。静时闻、竹声岩谷: 意思是静下来听那山间的竹林发出的声音,就像在山谷中传来的那样。漫不见、禽影江湖: 意思是在湖面上看不到飞翔的鸟的影子。尽踌躇: 指尽情徘徊,流连忘返。歌阑宝玉,赋就相如: 意思是酒酣之际唱了一首《长门赋》。赋就相如: 指文采出众,能与司马相如媲美。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词。全篇写景细腻生动,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而优美。
上片描写冬雪景象,着重描绘了积雪之厚和风姿之娇。“片片空中剪水”三句,先写空中之雪,然后写雪中之花,最后写雪下之树。“巧妆春色”,“照耀江湖”,既写出了雪的洁白无瑕,又写出了雪对大地的装点作用。“渐觉花球转柳”,是说雪花飘落如同花球,柳叶随风旋转,把树枝装点成了一朵朵的花。“散银杯、时时逐马”,写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像银杯一样洒落在大地上。“翻缟带、一一随车”,写雪花飘落到车上,如同一条条洁白的缎带。“遍帘隅”、“寒生冰箸”,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雪的美丽。“应须”以下四句是说雪天饮酒作乐的情景。“应须”二句写饮酒作乐的场景;“毡垂红帐”写毡帐下垂,犹如红色的帷幔;“兽爇金炉”,写炉中有兽形的香燃烧,香气袅袅;“更向高楼”,写人们登上高楼观赏雪景,欣赏雪中的美好景色;“静时闻”、“漫不见”,写静听山间竹林的声音,看湖面上游人的身影,都是写人在雪中活动的情景;“尽踌躇”两句,以酒入诗中,抒发了作者赏雪时的感慨。
下片由上片的写自然景色转入抒情议论。“歌阑宝玉赋就相如”,是说自己在饮酒赏雪之际,赋诗咏雪,文采飞扬,不亚于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歌阑玉”,意谓歌声停止,玉音也停了,即酒宴结束。“歌阑”句,写宴会结束的情景。“歌阑”与“赋就”相对,说明诗人一边吟唱,一边赋诗。“玉”,此处代指美玉,这里指贵重而美好的事物。“赋就相如”,是说自己赋诗咏雪的文采和才华,可以和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相比拟。
这首词是咏雪之作,但写得清丽婉约,别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