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雨如丝,缤纷杂朝雾。昨日雨如注,万壑争驰骛。
今朝有霁色,作意在芒屦。那知复如倾,漫天飞瀑布。
介休借车振苍穹,十八叶幡如火红。涛头起伏万银屋,河伯尽以山为宫。
门前小艇疾飞鸿,挽我同趋急流中。人生如梦贵适意,乘此可食千头龙。
醉中举杯谢舟子,口腹自营吁可鄙。不闻大禹不过门,血指为疏九年水。
何如乘风拜张坚,唤取女娲来补天。坐令赤子脱鱼腹,六合内外还桑田。
柳枝却下蛟龙约,谈笑支奇付铁索。异时天上敢惊呼,斥作人间铛折脚。

【注释】

①“大水”句:大雨如线,纷杂交织。霏霏细雨。

②“昨日”句:昨天的雨像注注的水倾泻而下。万壑争流。

③“今朝”句:今天雨后晴空万里。芒屦,草鞋、布鞋。

④“那知”句:谁知道后来雨又倾泻而下,瀑布从天空中直泻下来。

⑤“介休”句:介休县借车振翼高飞,直冲云霄。十八叶幡,指伞盖。

⑥“涛头”句:浪涛翻滚,如同一座座银屋在水面上漂浮。河伯,河神。山为宫,以山为宫殿,形容波涛滚滚。

⑦“门前”句:门前的小舟疾驰而过,就像鸿雁急飞。

⑧“人生”句:人生如梦,贵在适意。适意,舒服惬意的意思。乘此可食千头龙,比喻人生得意时可以尽情享受。

⑨“醉中”句:喝醉酒举杯向船夫致谢,说:你口腹之欲,自认为可鄙。

⑩“不闻”句:没听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只走正门,但因为血手指而疏漏了九年治水的事。

⑪“何如”句:不如乘风去拜见张坚,请他派女娲来补天。张坚,传说他是黄帝臣子。

⑫“坐令”句:使老百姓摆脱鱼腹一样的苦难,使天地万物都归还原样。

⑬“柳枝”句:用柳枝下蛟龙约定,谈笑之间铁索被支起。

⑭“异时”句:等到将来有人惊叹天上竟有惊呼之声,斥作人间铛锅折断的脚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一场大雨之后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对大自然威力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把雨势之大、河水之急、波浪之壮以及山势之雄,都表现得惊心动魄,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激情澎湃。

第一段描写了雨前的景象。“大水杂言”,点出这是一首写大水的诗。“前日雨如丝,缤纷杂朝雾”,描绘的是雨前的朦胧景象。接着写到:“昨日雨如注,万壑争驰骛。”这两句写出了雨势之大,万壑争流的情景。

第二段写雨后晴空,诗人心情舒畅,准备乘船游览。“今朝有霁色,作意在芒屦”,意思是说现在天气晴朗,准备穿上草鞋出门游览。但接下来突然转折:“那知复如倾,漫天飞瀑布。”意思是说没想到后来雨又倾泻而下,瀑布从天空中直泻下来。这里的“那知”、“复如倾”、“漫天飞瀑布”等词,都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水之大和景色之壮观。

第三段写作者乘坐船只欣赏美景的心情。“介休借车振穹庐”,“介休”是地名,借代作者自己;“借车振穹庐”,意思是说自己像借助车子来振翅飞翔一样,在高空中游览。接着又说:“十八叶幡如火红。”这里“十八叶幡”指的是伞盖,而“火红”则形容伞盖的颜色鲜艳夺目。

第四段写浪涛汹涌的景象。“涛头起伏万银屋”,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翻滚、山峰耸立的景象;“河伯尽以山为宫”,则把河流与山峰联系起来,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第五段写作者游历途中所见的美景。“门前小艇疾飞鸿”,意思是说门前的小船上的人如飞鸿一般快速前行;“挽我同趋急流中”,则是说作者被拉上小舟随同他们一起在急流中前进。

第六段写作者游历过程中的感慨。“人生如梦贵适意”,意思是说人生短暂如梦,重要的是要过得快乐如意;“乘此可食千头龙”,则表示如果能像这次一样度过一段好时光,就可以吃到很多美食;“醉中举杯谢舟子”,则是说自己喝得烂醉如泥,举起酒杯向船夫表示感谢;“口腹自营吁可鄙”,则是说自己虽然口腹之欲得不到满足感到遗憾,但也觉得这种追求无可厚非;“不闻大禹不过门”,意思是说没有听说过大禹治水时只有正门可入的故事;“血指为疏九年水”,则是说因为大禹治水时手部受伤血流不止,所以用了九年的时间来疏通洪水。

最后一段写作者游历归来的感受。“何如乘风拜张坚,唤取女娲来补天”,“乘风拜张坚”,指的是去拜访张坚;“唤取女娲来补天”,则是说要请女神女娲来修补大地。这两句是说如果能像张坚那样得到神仙的帮助,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坐令赤子脱鱼腹,六合内外还桑田”则是说这样可以让天下的人都脱离苦难,恢复太平盛世。

整首诗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同时,通过对大禹、张坚等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