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彩笼尘,金吾掠路。海风吹断楼台雾,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着处。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东风自放银花树。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踏莎行·其二上元月明,无灯,明日霰雨屡作”是一首词,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其意境、风格、手法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意象的营造、语言的运用、结构布局等方面来具体赏析。注意要紧扣诗句,不能泛泛而谈,不能答非所问。

【答案】

译文:

月色皎洁的夜晚,没有灯光,明天下起雪,纷纷扬扬。

玉璧彩衣笼着灰尘,金吾卫巡逻在道路上。海风吹断楼台雾气,不知是在元宵节时,还是正月十五月明人静。

早已禁火,朝来冻雨。东风自顾放银花树。雪晴了一定有踏青的时候,如果不行也要等到明年去。

赏析:

这首《踏莎行》以元宵夜的景物为背景,抒写了作者对元宵节热闹繁华情景的无限眷念和美好憧憬。

上片写元宵节之夜。首句点明节日的时间——元宵之夜。接着写月色明朗,但无灯火可赏。次句写天气寒冷,次日将下雪。三、四两句写雪后景象:玉璧般的彩衣被尘土掩映;金吾卫(官名)巡逻于道路之上。“璧彩”“金吾”都是用典,“璧”指月亮,这里暗指元宵之夜的明月;“金吾”借指京城禁卫,借以暗示宫廷。两句写出了元宵之夜的寂静和寒冷。

下片写天晓后的情景。“早是”承上句而来,表明此时已近拂晓。“朝来”承上句而来,表明此时已是清晨。两句交代了雪霁天晓之后的情况:禁火已过,朝廷也禁止燃放烟火,只有东风依旧吹落银花,给大地增添了几分生气。“银花树”,即银烛花,又名银柳、金银花、银叶树,是元宵佳节民间常见的装饰物。它不同于真正的花朵,不开花不结果,只是枝条上长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小颗粒,形似银铃,随风飘荡,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银花树”。这两句描写出天晓雪晴后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热切期盼。

结尾两句写雪晴之后的美好时光——踏青。“雪晴”照应开头的“月明”,又点明时间是元宵之后,春暖花开之时,这是作者期待已久的日子。“踏青”即游春的意思,也是古代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正是游春的好时节。但是,“不成也待明年去”,表明作者并不希望马上去游春,而是要等待到第二年再去做这件事。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回应,又是全篇的收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