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永遇乐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译文】:
元宵节的灯船在华星映照中行驶,崖山碇口,官军包围之处。璧月高悬,银花如雪,春天的事情如此急促。麟洲清清浅水,鳌山流散如云,忧愁像屈原的汨罗江夜雨。仍然记得那美好的时光,如同在邺城那样与仙人为侣。
如今却无能为力,元正、元夕,只能将月亮比作十五。小庙中看灯,街道上转鼓,总让人感到悲伤。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到岁月一年年的流逝。只记得弓弯了一句,好像虞姬的话语。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感慨。从字面上看,词人在描绘南宋末年元宵节的景象,但实际上是在借古喻今,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这几句词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灯火辉煌、星光灿烂的夜景,以及官军包围崖山的情景。这里的“华星”指的是华丽的灯笼,“岸口”则是崖山的出口。词人通过这几种景象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氛围。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这里用“璧月”、“银花”等意象来形容元宵节的美景,但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事情的迅速变化。词人的用意在于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述,引出下文的国家大事。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这里提到的“麟洲”和“鳌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生物,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然而,词人在这里却用它们来象征国家的动荡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记得那个美好的时代,就像在邺城中与仙侣共度良辰美景一样。这里暗指南宋时期的繁华和安定,但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现实失望的心情。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现在却无能为力,只能在元正和元夕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度过类似月朝十五这样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元正”指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而“元夕”则是元宵节。词人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在小庙里观看灯会,在街道上听鼓声,总让人觉得悲伤不已。这里的“恻楚”是一种情感状态,表示痛苦和不安。词人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传柑(橘子)的袖子已经变得冷冰冰的,吹藜(藜蒿)的漏斗也已经漏尽了。这两句词用“岁来岁去”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然记得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曾说过“弓弯一句”,类似于虞姬的话语。词人通过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整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景、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等多种元素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全篇,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