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泪涔涔雨。料骚魂、水解千年,依然轻举。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绝倒是、东南旗鼓。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溪女伴,采莲语。
古人不似今人苦。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待唤醒、重听金缕。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天又暮,黯凝伫。
注释:
襟泪涔涔雨。料骚魂、水解千年,依然轻举。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绝倒是、东南旗鼓。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溪女伴,采莲语。
古人不似今人苦。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待唤醒、重听金缕。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天又暮,黯凝伫。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抒发作者对屈原忠君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全词以端午佳节为背景,写词人追念历史上的贤臣屈原。
“襟泪涔涔雨。”开篇即用一“愁”字将词人的悲愤之情表露无遗。接着以“料骚魂、水解千年”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屈原的魂魄一直存在,仿佛在长江中自由地游走,而如今他仍然像从前一样轻盈地飞起。
“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词人的目光投向了古代的苏州,那里的胥山之巅有一座庙宇,名为胥涛庙,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的地方。这里,诗人似乎看到了伍子胥的身影,他正站在浪花之上,俯瞰着江面。
“绝倒是、东南旗鼓。”接下来,诗人的视线转向了东南方向,那里有一面旗帜在迎风飘扬。这面旗帜就是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的大旗,它象征着南宋军队的英勇和顽强。
“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然而,就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还有一群人在默默祈祷着和平的到来。他们手持五彩线制作的粽子,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无事。
“溪女伴,采莲语。”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去江边的湖沼里采摘莲子。而在采莲的过程中,她们还会唱着歌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古人不似今人苦。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与现代的人们相比,古人的生活更加简单而快乐。他们不必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可以悠闲地度过每一天。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友情和亲情的维护。
“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在古代的江西鄱阳湖畔,有一个名叫范蠡的人。他曾经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来却选择隐姓埋名,化名鸱夷子皮隐居山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已经足够辉煌,不想再继续追求名利了。
“待唤醒、重听金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来自手机、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新闻报道。它们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和历史的进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并加以甄别。
“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曾担任楚国的左徒之职负责起草诏令和草拟国书。然而,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楚怀王相左而被逐出朝廷。后来他听说秦国准备吞并楚国于是写下了《渔父》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
“天又暮,黯凝伫。”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他独自站立着等待着天明的到来。这种等待不仅仅是为了迎接新的日子而已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屈原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于过去历史的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