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岸吴船鼓。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长恨青青朱门艾,结束腰身似虎。空泪落、婵媛媭女。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还误。累笑我,醉中语。
黄头舞棹临江处。向人间、独竞南风,叫云激楚。笑倒两崖人如蚁,不管颓波千屡。忽惊抱、汨罗无柱。欸乃渔歌斜阳外,几书生、能办投湘赋。歌此恨,泪如缕。

【注释】:

锦岸吴船鼓。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端午节)——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吴地的船上擂着鼓点。

长恨青青朱门艾,结束腰身似虎。空泪落(《离骚》中屈原自比为“纫秋兰以为佩”。)婵媛媭女(即“婵媛”和“媭女”,指屈原的姐姐)——我常恨那青色的屋檐下插满艾草,像老虎一般,而自己却像一只被囚禁的鸟,无法挣脱束缚。

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还误。累笑我,醉中语(《庄子》:“吾丧我。”《文选》:张衡《思玄赋》:“醉以忘忧兮,岂知其非也?”)——我喝醉了酒,不知道是清醒呢还是糊涂。

黄头舞棹临江处,向人间、独竞南风,叫云激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黄色的船桨在江面上划动,像是向南飞的黄鹤一样,独自在江上竞赛着南风,让云彩激荡起楚地的风云。

笑倒两崖人如蚁,不管颓波千屡(《楚辞·九歌·湘夫人》)——他看着江水被冲倒的两座山崖上的人们像蚂蚁一样纷纷倒下,也不去理会那滚滚而来的巨浪有千百丈那么深。

忽惊抱、汨罗无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争。”)——忽然之间,他惊恐地看着汨罗江边的石头好像没有柱子支撑似的。

欸乃渔歌斜阳外,几书生、能办投湘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楚怀王薨,顷襄王立,张仪复来,后诸侯共击破之。”)——他看着斜阳外面渔船的歌声,有几个读书人能做到投笔从戎,到汨罗江边去写《哀郢赋》那样的诗篇呢?

歌此恨,泪如缕(《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唱着这样的怨恨,他的泪水就像细细的蚕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首联:“锦岸吴船鼓。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这里诗人以吴地船鼓声起兴,询问那些沙鸥们:你们当年在汨罗江上投江殉国,是在哪个端午节呢?诗人以问作答,以问促答,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屈原身上。

颔联:“长恨青青朱门艾, 空泪落、婵媛媭女”。诗人用一个“长恨”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同时以“空泪落”三字,写出了屈原忠心报国的一片苦心和赤子之心,然而最终却落得个“婵媛”的结局。颈联:“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还误。累笑我,醉中语。”诗人说自己喝醉了酒,分不清是清醒还是糊涂了。屈原面对国家危难之时,仍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尾联:“黄头舞棹临江处,向人间、独竞南风,叫云激楚”。“黄头”指的是黄色的帽子,“舞棹”指的是船桨,此处借代屈原。诗人以屈原自喻,他在临江的地方独自挥舞着南风的旗帜,让云彩激荡起楚地的风云。诗人以“独自竞南风”表现了屈原那种孤高的性格和傲然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他那种不随流俗的执着精神。

这首词通过对屈原一生的回顾,表现了屈原那种忠诚报国、不畏强权的政治品格和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人生志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