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巾未堕,笑重整。
他年不信东风冷。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漫说沉香亭羯鼓,自着锦袍吟凭。待吹彻、玉箫人醒。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歌此曲,休辞饮。

【注释】

峥嵘(zhēngróng):高峻的样子。爆竹驱傩(nuó):古代风俗,正月十五元宵节用爆竹驱逐鬼怪,称为“驱傩”。插金幡胜:把纸做的金幡装饰物插在头上。梅簪公鬓:指妇女的发髻上插梅花形发簪。巾未堕,笑重整:意思是说,头巾没有掉下,便笑着整理好。东君:春神,这里指春神主宰的大自然。羯鼓:即羯鼓手。羯鼓相传是匈奴人所造。沉香亭:在汴京城西北隅。唐时有一座香山寺,寺中有一株沉香树,寺前有一座亭,名叫沉香亭,因而得名。羯鼓声声催柳芽。羯鼓,古乐器名。羯鼓传自匈奴,故称。羯鼓声声催柳芽,形容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百又馀年剩:指度过许多年头。又馀,又余。剩,剩余,剩下。

赏析: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作者正在京城临安任官,与友人赵松庐相聚。

起首两句点明时序和节日。“岁事峥嵘甚”,意谓岁月已过,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到来;“爆竹驱傩,插金幡胜”,意谓家家户户爆竹声中驱除鬼魅,迎神赛会,装束得十分讲究。“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两句,描写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街上巷里处处是灯火通明,儿童们争先恐后地跑回家去,生怕错过了元宵节的花灯。

“但笑拣、梅簪公鬓”,意谓只拣梅花形的发簪插在头上,表示年轻女子爱美的风致。“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怨恨自己头发变白了,但愿每年都能听到东君的诺言,即每年都能像往年一样迎来青春常在的好时光。“东君”即春风和春神,这里指自然界的万物。

过片三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了元宵之夜的盛况。“他年不信东风冷”,“他年”指未来的日子;“东风”,指春风。“鼓连天”,意谓鼓声响彻云霄;“银烛花光”,意谓烛光闪烁如银;“柳芽催迸”,意谓春风吹拂,催发了柳芽。这几句描写了元宵之夜欢乐的盛况,表现了人们欢腾喜悦的心情。

末两句,抒发感慨之情。“漫说沉香亭羯鼓,自着锦袍吟凭。”“沉香亭”即沉香亭子,是宋孝宗为庆贺生日而建。“锦袍”指华美的衣服。“羯鼓”、“锦袍”都是富贵的象征。“待吹彻,玉箫人醒”,意谓待到羯鼓奏响,玉箫响起,才使醉醺醺的人苏醒过来。玉箫,一种管乐乐器。“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意谓倘若没有汝阳王那样的福分,那就不会活到百又馀岁的高龄。“歌此曲,休辞饮。”意谓唱这支曲子吧!不要再推辞喝酒了。

全词通过对元宵之夜热闹场面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