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臣之少。兴狂时、过陈遵饮,对孙登啸。岁晚登临多感慨,但觉齐山诗妙。任蓉月、柳风吹照。金印不来丹飞去,拟神仙、富贵都差了。空铸错,与人笑。
九年前拜悬车表。试回看、柴桑菊老,玄都花少。周也曾言殇子寿,佛以白头为夭。末后句、岩头曾道。头似秃鹙巾裹懒,最不宜蝉冕宜僧帽。杯中物,直须釂。

【诗句解释】

犹记臣之少:还记得小时候。 兴狂时、过陈遵饮,对孙登啸。:在酒醉之后,曾到陈遵家饮酒,对着孙登放声长啸。 岁晚登临多感慨,但觉齐山诗妙。任蓉月、柳风吹照。金印不来丹飞去,拟神仙、富贵都差了。空铸错,与人笑:徒然铸造金印,却无法得到仙丹,想要追求神仙和富贵的生活,都显得相差太远了。 空铸错,与人笑:白白地铸造金印,却无法得到仙丹。 九年前拜悬车表。试回看、柴桑菊老,玄都花少。周也曾言殇子寿,佛以白头为夭。末后句、岩头曾道:周曾说过孩子长寿,佛认为白头发是早死的征兆。 末后句、岩头曾道:最后一句话,是岩头的教诲。 头似秃鹙巾裹懒,最不宜蝉冕宜僧帽。杯中物,直须釂:这顶秃鹙皮做的帽子包裹着的脑袋,最不适合戴着高官的帽子,而僧人戴僧帽是最合适的。杯中物,直须釂:酒杯中的美酒,一定要一饮而尽。

【译文】

还记得我小时候酒醉之后,曾到陈遵家饮酒,对着孙登放声长啸。到了晚年,登高远望时总是感慨万千,只觉得《齐山》诗写得好,其他诗歌都不及它精妙。我曾在九年前向朝廷上疏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看着菊花渐渐凋谢,玄都观里的花朵也渐渐稀少了。我曾听周也曾说过,孩子如果长寿的话,佛家会认为白发是早死的征兆。最后一句,是他对我说的,他告诉我说,做人最忌讳戴着高官的大帽子,而僧人戴僧帽才是最合适的。酒杯中的美酒,一定要一饮而尽。

【赏析】

《贺新郎·其三十五四用韵》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此词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理想的追求。

全词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年轻时的狂放不羁;第二部分写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第三部分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

在第一部分“犹记臣之少”中,作者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代,那时的自己充满了豪情壮志,敢于挑战一切权威,敢与天下英豪为伴。这种豪情壮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作者对此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这种自信和骄傲使得作者在后来的生活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会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第二部分“九年前拜悬车表”中,作者回忆起了当年自己辞官的决定。当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相信只有辞官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毅然决然地上书朝廷,请求辞官归隐。这种决心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第三部分“试回看、柴桑菊老”中,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过去的时候,自己曾经在柴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时候的自己虽然贫穷但却充满了快乐和满足。而现在的自己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放弃了这种生活,这种对比让作者感到无比惋惜和遗憾。同时,他也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了,因此决定放弃官场的名利追求,选择一条更为简朴的道路。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己年轻时的狂放不羁、辞官归隐的决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途径,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和他的伟大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