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妒日故要遮,剩得轻红一缕霞。
小雨挟风针水面,满奁皱縠起团花。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南屏山麓的西湖。
黑云妒日故要遮,剩得轻红一缕霞。
黑云遮住了太阳,留下一丝淡淡的晚霞。
小雨挟风针水面,满奁皱縠起团花。
细雨带着风势扑打在湖面上,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像花朵一样绽开。
【赏析】
此诗写西湖暮春景色,首二句写乌云压境,夕阳将逝,而西湖却有一抹晚霞;次四句写细雨拂面,湖波微漾,水天相接处犹如一轴团花图画。全诗以“晚”字统领,以“残霞”为景致,意境优美。
黑云妒日故要遮,剩得轻红一缕霞。
小雨挟风针水面,满奁皱縠起团花。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南屏山麓的西湖。
黑云妒日故要遮,剩得轻红一缕霞。
黑云遮住了太阳,留下一丝淡淡的晚霞。
小雨挟风针水面,满奁皱縠起团花。
细雨带着风势扑打在湖面上,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像花朵一样绽开。
【赏析】
此诗写西湖暮春景色,首二句写乌云压境,夕阳将逝,而西湖却有一抹晚霞;次四句写细雨拂面,湖波微漾,水天相接处犹如一轴团花图画。全诗以“晚”字统领,以“残霞”为景致,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如下: 海涂之人暗摸索,如龟自遮聊以壳。 沈湘虽避屈三闾,断发奈逢吴太伯。 周官自诡螷蠃蚔,羲经敢并龙蛇蠖。 妪妃投瓮甘骨醉,舌味无心宁法缚。 黄诗未足助盘飧,吴稻讵能为岁恶。 尊前介士尚铮铮,海底漫郎终落落。 帛声试听响犀瓠,玉指为渠代金错。 掩群而取仅遗小,谁念坑降秦政虐。 二螯六跪冒族姓,穴居颇笑邻之薄。 纵令膑足亦可喜,中有妙解木应斫
玉质欲藏如许脆 铁芒何苦太尖生 玉,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在宋代诗人郑清之的笔下,这玉不仅是一种材质的象征,更蕴含着一种坚韧而脆弱的生命力。诗句“玉质欲藏如许脆”,以“玉”为载体,传达了一种渴望被保护、却又害怕被触碰的复杂情感。这里的“玉质”比喻了人的内在品质,“欲藏”则暗示了这种品质需要被谨慎对待和呵护。“如许脆”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美好品质的易碎性,如同脆弱的玉石,一触即破。
【注释】 平明:早晨。子能:你(指和尚)能够。脱屣:摆脱鞋袜。弹指间:一弹指之间。髦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关:关口。强弩:强劲的弓箭。厌渠:讨厌他。世路:人间道路。殷:车轮滚动声。孔释语:指佛教经典中的语词。删:删除、删减。白云:这里代指僧人修行的地方。闲:悠闲自在。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参寥佛印”自喻,表达自己对僧人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我在人世间建造了简陋的房屋,却并没有世俗的喧嚣和纷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中“结庐”象征着诗人选择一种简约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然和淡泊。“而无车马喧”,则揭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独特性,暗示其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郑广文的酬唱之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和郑广文在酒宴上的对饮情景,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谢郑:指诗人谢灵运、郑玄(字广明),两人都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谢郑广文和韵:诗人和郑广文互相酬唱。 鳣堂心醉经:意为在鳣堂里饮酒时心情舒畅。鳣堂,即宴饮之所。 精神应满腹:精神应该充满肚子。应,应当,应当如此。 温饱非所志:温饱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饮食不以目
【注释】袁蒙斋:袁可立。元韵:元稹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巴山夜雨涨秋池”,元稹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之句,此诗为酬和之作。元稹与李商隐同朝为官,李商隐对元稹的诗歌颇有微词,但这首诗还是称赞了元稹的。 豢龙:指龙被饲养起来。醢(hǎi):古代将肉煮熟后捣碎成泥,称为醢。龙吞声:龙也被饲养起来,只是不再鸣叫罢了。天公:老天爷。愦愦:昏庸、糊涂。迷:迷惑。玉脂:美玉制成的食品。泣:用泪洗
注释与赏析: “玉昆”指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相倚带仙风”形容美好事物的高洁和超然。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美好的事物却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纯洁和高洁,就像一座座挺拔的山峰一样屹立在春意盎然的大地之上。 “壁立”指山峰陡峭直立,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坚贞不屈的品质;“春前”指春天到来之前,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崭露头角
和葺芷笋诗 我贫每笑齐之荘,晚食虽甘未忘肉。 梅肥尚馀风折绿,溟涬餐英命骚仆。 藩篱剟彼羝角触,送似玉堂如楚束。 恶诗聊赋徐凝瀑,妙句飞来漱鸣玉。 曾无导吏随贾餗,坐遣跛奚委葵菽。 茁芽勤视缘坡竹,期饫伯仁空洞腹。 书肠膏腥士之辱,得鱼不敢饷羊续。 要知菜味胜山谷,步趋强颜发曲局。 盘有美茹无不足,陋矣王刍笺卫奥。 【注释】 1. 和:指作者的酬和之作。 2. 葺(qì):修剪。芷笋:嫩笋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郑德言的人,他亲睹洛伽观音相,于是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并求赞语敬题其旁。诗中通过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等内容,表达了他对观音菩萨的深深敬仰和虔诚信仰。 译文: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注释】: 国香:即桂花,一种名贵的花。 论家谱:指评说家史。 合姓孙枝作郑花:指将桂树与兰花嫁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花。这里用“郑花”比喻新品种的桂花。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赞美了它不畏强权、敢于创新的品质。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谁道:谁说。赍(jī)装满路:携带满满装在车上,形容官仓的粮食充足。支:撑持,维持。 寒官:指地位低下的官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县尉时作的。诗人用“谁道”二字一反常情,表示自己并不以寒官为意,而认为“赍装满路”的俸禄是足够的。后两句写景抒情,秋光不与诗肠算,意思是说秋天的景色不能和自己的诗情相计算;无限江山信笔支,意思是说眼前的山河大地都任凭自己挥笔题词
【译文】 晚唐诗如同晚春景色一样,美丽有余风骨却轻。 千年之后忽然见到古罍洗涤,摩挲篆书使我眼明增辉。 【注释】 1、鲁直:指苏轼。 2、晚春景:晚春的景色。 3、千岁:形容岁月长久。 4、古罍洗: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借指苏轼的诗篇。 5、眼增明:使眼睛明亮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黄庭坚的怀念之作。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在这首诗中
茶 书香如色,倦读仍爱;茶味似言,苦尽犹情。 勿使纨绔子弟知,珠槽破釜浪相轻(不要让那些纨绔子弟知道,他们只会在酒桌上互相吹嘘)。 注释: 茶:指茶,一种饮料。 慎勿教渠纨裤识:千万不要让那些纨绔子弟知道。 珠槽碎釜浪相轻:形容人们相互吹嘘,炫耀自己的富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不满。诗中通过对比茶和书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坚持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
西湖 官程未了是敲推,课督无人只自催。 不到西湖无半句,西湖端合号诗媒。 注释: 1. 官程未了是敲推,课督无人只自催:意思是官员的行程还没结束,还在敲打、推动着;而课督之官又没有来,只好自己督促自己。 2. 不到西湖无半句,西湖端合号诗媒:意思是如果到了西湖,那么就能写出许多美妙的句子,因为西湖本身就是诗人创作的素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旅途中的状态。由于官员的行程还未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判断。 “圆峤”:山名。在今福建福州西北。“东海东”,即指海州。“梵王宫”,即佛祖居住的地方。“千丈岩头挂玉虹。”千丈,极言其高大。岩头挂玉虹,指山峰上云雾缭绕,好像挂起了一道彩虹。赏析:“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圆峤移来东海东”,是说这座高耸入云
【注释】 池:池塘。肱枕欹眠:手枕头歪斜地入睡。肱:胳膊肘。欹:倾斜。 “珍重”二句:指邻居们知道我爱读书,所以隔河送过读书声,表示珍重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夏夜的池塘边散步,听到邻居们隔着河水传来的读书声,感到十分惬意,便作此诗以记之。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句“池荷岸行閟寒清”,点出了季节和地点,是夏夜的池塘岸边,环境幽静。“池荷”二字,既点明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