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青山,下有沧洲。步有回波,面有红流。吞吐风云,呼吸觜昴。
审能处之可销忧,退谷中人带笭箵。山中缭绕茅舍旁,寒泉之流激琅琅。
双石西峰我在东,无情钩加此漫郎,性情荒浪气志刚。
东邻之人挥钩车,胎鳔孤■浪屋加。钩纶相投不遑舍,聱牙会慑归吾家。
我蓑我笠聊自娱,没溺愧彼邻舍渔。沙门招提宅谷西,金仙宫殿云汉齐。
撞钟击磬礼耶毗,子欲诣之持清斋。个中有人坐无为,饥餐困眠气答酡。
抚掌咍然笑呵呵,吾昏将奈此子何。漫歌八曲音清泠,风高水寒三叹声。
勿哦大洞修黄庭,谷中之乐寔难名。长江北来,樊水流东,樊山水曲大回中。
倏倏之鱼泳油洋,钩舟渔人鼓鸣榔。
浩歌一阕清沧浪,终焉无求漫相忘。大江之东丛石起,谽谺聚石江鸣水。
小回中间浪不恶,钓台嵯峨瞰城郭。去来客船是中泊,漫成二阕回中曲。

这首诗共有75行,按照传统的四言古诗格式,每句四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翻译:

诗句释义

  • “上有青山,下有沧洲。”:山上面有青山,山下是一片湖泊。
  • “步有回波,面有红流。”:走的时候能看到水面泛起的涟漪,脸庞上有红色的水流。
  • “吞吐风云,呼吸觜昴。”:能像吞吐云雾一样自由自在,呼吸天地间的风云。
  • “审能处之可销忧,退谷中人带笭箵。”:如果能懂得如何应对,就能消除忧愁。在山谷中的人带着蓑衣笠帽。
  • “山中缭绕茅舍旁,寒泉之流激琅琅。”:山中的茅舍旁边流淌着清冷的泉水,声音清脆悦耳。
  • “双石西峰我在东,无情钩加此漫郎,性情荒浪气志刚。”:西边的山峰中有两块巨石,我站在东边,它们无情地被钩住,显示出它们的野性与刚毅。
  • “东邻之人挥钩车,胎鳔孤■浪屋加。”:东边邻居的人正挥舞着他的钓钩车,他独自一人住在一座简陋的房子上。
  • “钩纶相投不遑舍,聱牙会慑归吾家。”:他的钩子和线一起上下飞舞,让人不敢离开,最终都回到我的家中。
  • “我蓑我笠聊自娱,没溺愧彼邻舍渔。”:我穿着蓑衣戴着笠帽自我娱乐,感到惭愧的是那些在河边捕鱼的邻居。
  • “沙门招提宅谷西,金仙宫殿云汉齐。”:在谷西有一个寺庙,那里有金仙的宫殿,云雾缭绕。
  • “撞钟击磬礼耶毗,子欲诣之持清斋。”:敲钟击磬以示敬意,你如果想去那里就要维持清净之心。
  • “个中有人坐无为,饥餐困眠气答酡。”:那里确实有人,他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吃饭、睡觉。
  • “抚掌咍然笑呵呵,吾昏将奈此子何。”:我笑着拍打手掌,感叹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
  • “漫歌八曲音清泠,风高水寒三叹声。”:随意唱歌,歌声清澈悠扬,风吹得水也清凉,让人不禁感慨叹息。
  • “勿哦大洞修黄庭,谷中之乐寔难名。”:不要去探索深不可测的大洞,谷中的快乐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
  • “长江北来,樊水流东,樊山水曲大回中。”:长江从北面流来,樊水也向东流去,江水的弯曲处就是大回中。
  • “倏倏之鱼泳油洋,钩舟渔人鼓鸣榔。”:鱼儿在水中快速游动,渔民们摇着船桨,敲击着船边的木槌。
  • “浩歌一阕清沧浪,终焉无求漫相忘。”:唱出一首清新脱俗的歌谣,最终放下一切追求,与世隔绝。
  • “大江之东丛石起,谽谺聚石江鸣水。”:长江的东岸有丛生的石头,江水在石缝间奔流发出轰鸣。
  • “小回中间浪不恶,钓台嵯峨瞰城郭。”:在大回中段的地方波浪并不凶险,钓台高耸入云俯瞰城市。
  • “去来客船是中泊,漫成二阕回中曲。”:过往的船只在这里停泊,我随手写成两首歌赞美这片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青山”“沧海”“清风”“白云”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而宁谧的自然世界。通过人物的活动和情感的抒发,诗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个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此外,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如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