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肃兮阳伏藏,以时出兮万物攸行。声砰訇兮,蛰虫咸作。
蛰虫不作兮,自底天亡。象震出兮惟君王,发号令兮惊四方。
悯封禺之守臣兮,自为聋聩。死霹雳之下兮,式彼天常。
噫,余非好杀兮,刑宪有章。
这首诗是《易经》中的一篇,名为《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霹雳引:霹雳引,指的是雷电的震动引发的各种现象。这里的“霹雳引”象征着天地间的巨大能量和力量。
天地肃兮阳伏藏,以时出兮万物攸行:天地之间的气氛变得肃穆,阳气被隐藏起来等待时机的出现。当阳气出现时,万物都开始行动。这里的“肃”和“伏”都是形容阴阳二气的相对状态。
声砰訇兮,蛰虫咸作:雷声轰鸣,使得所有的冬眠动物都被惊醒。
蛰虫不作兮,自底天亡:如果冬眠的动物没有因为雷声而醒来,那么就意味着天要灭亡了。
象震出兮惟君王,发号令兮惊四方:像雷震一样发出命令的人,只有君主才有这种权力。他的命令可以惊动四方。这里的“象震出兮”指的是君主的权力,“惟君王”是指只有君主才能有这种权力。
悯封禺之守臣兮,自为聋聩:可怜被封在山间的大臣们,他们自己却成了聋子和瞎子。这里的“封禺”是指被封闭在山中的地方官员。
死霹雳之下兮,式彼天常:在雷震之下死去,这是违反自然的规律。这里的“死霹雳之下”是指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
噫,余非好杀兮,刑宪有章:我只是不想杀人啊,但我制定的刑法是有章法的。这里的“诛”是指杀人,“刑宪有章”是指刑法是有章法的。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描述雷电的震动引发的各种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尊重。同时,通过对君主权力的描述,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不满。最后,通过对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的谴责,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规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