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堂瞰宝栏,有花病不妍。
谁知穷山颠,牡丹一尺圆。
宝栏锄溉足,穷山风日煎。
彼此不得地,天道胡为然。
两适岂易得,兹恨无穷年。
【注解】
感花:感伤花朵。
雕堂:精美的房屋。
瞰:俯视、俯瞰。
有花病不妍:因为有花,所以感到生病而面容不美。
谁知:哪里知道。
穷山颠:穷山的最高处。
牡丹:指牡丹花。
宝栏锄溉足:在华丽的栏杆旁辛勤劳作。
穷山风日煎:穷山中阳光和风雨的煎熬。
彼此不得地:彼此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天道:上天。
胡为然:为什么这样?
两适岂易得:两者都适宜是不容易得到的。
兹恨无穷年:这种遗憾会持续无穷年。
【翻译】
精美的房屋可以俯瞰美丽的栏杆,但有花的地方就会感到身体不适。谁能想到穷山的最高处,那里盛开着一尺见方的牡丹!在华丽的栏杆旁边辛勤劳作,穷山中阳光和风雨的煎熬。彼此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就是天意如此。两种适宜是多么难能可贵,这种遗憾会持续无穷年。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年),当时诗人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庐山一带游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庐山游览时所见到的一种自然景象:雕堂下俯视宝栏旁的花木,虽然有花,但因环境不佳而显得病态。由此引发感慨,认为穷山颠上盛开的牡丹比雕堂下的花更美,并进一步联想到自己与这些花木一样,都是被命运所弃置的“穷者”。最后发出感慨之语:“彼此不得地,天道胡为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