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苦寒,近岁省未有。
重裘不可御,冻袖敢出手。
初严刮面肤,渐虐摇臂肘。
终难凌壮肌,殊易挫衰朽。
持觞欲为敌,病胃怯战酒。
茵帱通作冰,强卧安得久。
拥鼻反收吟,其孰噤汝口。
何心窥园池,锐意墐户牖。
流庸方满涂,天不念黔首。
吁嗟卒无奈,默坐算五九。
【注释】
戊申:年号,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腊:农历十月,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朔风:北风。苦寒:极冷。近岁:近几年来。省:减少。重裘:厚毛皮衣。御:抵挡。冻袖:受寒的手。初严:开始时。刮面肤:形容冷得厉害。渐虐:逐渐加害。摇臂肘:因手冻而难以抬起手臂。终难凌壮肌:终究不能使强壮的肌肉受寒。殊易挫衰朽:很容易使衰老的皮肤受损。持觞:端着酒杯。为敌:作对手。病胃:胃病。怯战酒:害怕喝酒。茵帱(yīn tuǒ):草垫子、席子。通作冰:整个铺在下面都变成了冰。强卧:勉强躺下。安得久:怎么睡得安稳?拥鼻:把鼻子塞住,防止冷空气进入。反收吟:反而吟诵诗篇。其孰:他们谁。噤汝口:让你闭嘴。何心窥园池:哪有心思去欣赏园中的池塘美景。锐意墐户牖:一心只想关紧门窗。流庸:流俗之人。方满涂:正充满朝廷。黔首:百姓。卒无奈:最后无可奈何。默坐:默默地坐着。算五九:推算冬至后第五九天,即小寒节气后的第四天。
【赏析】
《戊申腊寒》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咏物诗,诗人借写自己“苦寒”中的生活感受,抒写了对国家政治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六句,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描写了腊月里天气的严寒,以及在这样的天气里如何穿衣、怎样活动。“朔风吹苦寒”,说明腊月的寒风是多么地猛烈;“近岁省未有”说明近年来连这种寒冷的天气都没有出现过,这一句既写出了气候的异常,也表明了时间的长久。“重裘不可御,冻袖敢出手”两句,又从人的生理感受进一步写出天气的寒冷,使人不得不裹上厚厚的毛皮衣,甚至于把手裹进袖子里才敢伸出来。
诗的后六句,作者笔锋一转,抒发自己对于当前朝政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持觞欲为敌,病胃怯战酒。”这里用“持觞”二字,既表现了作者饮酒解寒的情景,又表现出他心情烦闷、愁思满怀的情状,“为敌”则写出他对当前朝廷中那些苟且偷安、无所作为之辈的厌恶之情。“病胃怯战酒”则表明了诗人由于心中烦闷,所以连酒都不想喝,可见其愁绪之深重。“茵帱通作冰”,这是说草垫子和席子都成了冰块,足见天气之寒冷。“强卧”两句,更写出了作者因寒冷而感到痛苦,以致于连睡觉的时间也没有,只好勉强躺下来休息。“拥鼻反收吟,其孰噤汝口”二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由于寒冷而无法吟诵诗歌,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出声的情况。最后两句,作者以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朝政现状的不满和忧虑。“何心窥园池,锐意墐户牖”二句,意思是说,哪里有心思去欣赏园中的池塘美景呢?一心只想关紧门窗,不让别人进来;“流庸方满涂,天不念黔首”二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现状的不满。这里的“流庸”指平庸之辈,“黔首”即老百姓,“满涂”是布满的意思。“天不念黔首”,就是上天不关心老百姓的意思,这两句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民生凋敝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虽然写的是冬天腊月的天气,但它所反映的是南宋时期的政治现实,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首具有时代特色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