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把行藏为子评,只知尽分敢徼名。
出如有益殷三聘,用不能行鲁两生。
此道古人如饮食,后来灶婢或猜惊。
子云亦号知书者,犹把商山作采荣。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试把行藏为子评,只知尽分敢徼名。
出如有益殷三聘,用不能行鲁两生。
此道古人如饮食,后来灶婢或猜惊。
子云亦号知书者,犹把商山作采荣。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解释:尝试着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理想作为儿子进行评价。
注释:本句通过自省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如何权衡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赏析:此句透露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思熟虑,以及他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和指导。

第二句

解释:如果能够像殷仲堪那样受到三聘之礼,则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注释:”殷三聘”可能指的是殷仲堪三次被举荐为尚书令,显示其才华得到广泛认可。
赏析:诗人以“出如有益”比喻自己的才华得以发挥,体现了他对自己才能的信心。

第三句

解释:但如果不被重用,就像孔子的学生颜回一样,可能会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困惑甚至失落。
注释:”鲁两生”指的是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子路,他们因才学出众而深得孔子喜爱。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不被赏识的无奈和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境的思考。

第四句

解释:古人的人生哲学如同食物一般平常,而现代社会却常常因为琐碎之事引发争执。
注释:此处诗人通过比喻,指出了古代与现代在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际关系微妙变化的关注。

第五句

解释:孔子也被誉为懂得读书的智者,但他的学问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就像商山上的野草一样默默无闻。
注释:《论语》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商山隐居讲学,但并未引起太大关注。
赏析:通过提到孔子,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智慧未能被充分利用的遗憾。

第六句

解释:即使像扬雄这样的学者,也曾被视为无知,直到后来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他的才华。
注释:《汉书》中提到扬雄虽博学多才,但曾被人质疑其真实性,后经考证才得以证实。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上学术争议和个人名誉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探索精神。

第七句

解释:尽管如此,魏了翁仍然保持着自己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就像商山四皓中的徐庶、陈平、韩信和张良一样,他们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志向。
注释: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四位隐士,他们不为权势所动,坚守自己的节操。
赏析:此句表明诗人即便在遭受误解和孤立之时,也未曾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持。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思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研究魏了翁及其时代的重要文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