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吏谁荓螫,前修不憗留。
玉棺行有日,丹旐送无由。
渺渺河山隔,皇皇兄弟求。
非惟在原急,亦为念宗周。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注意从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
高龙学挽诗,是高适写给他的族弟的挽诗。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家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李白合称“边塞六将”。他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七言绝句写得尤为出色,多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揭露统治者的腐朽,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有《高常侍集》行于世。
后吏谁荓螫,前修不憗留。
荓:同“螫”,用刀割的意思;
前修:先代的贤臣。憗:留,逗留。
玉棺行有日,丹旐送无由。
玉棺:指装殓死者的棺木,这里指高龙学;
丹旐:指送葬队伍中的旗幡,上画丹色,所以叫丹旐。
渺渺河山隔,皇皇兄弟求。
河山:指黄河和华山,借指国土或国家;
皇皇:形容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
非惟在原急,亦为念宗周。
在原:指家乡。宗周:古代周王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洛阳,后人把洛阳一带称作宗周。
赏析:
本诗写高龙学的挽诗,抒发了他对弟弟的深情厚谊。全诗共四句。首句点明时局,指出朝廷中奸佞当道。第二句写高龙学的不幸遭遇。第三句写他死后,家人因怀念哥哥而四处寻访的情景。最后一句写他的弟弟为了报答哥哥的恩情,日夜思念着兄长的故乡,盼望着早日重逢。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