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镳载宾从,披雾陟崔嵬。
宇宙敛盈握,江湖大容杯。
孱颜石丈人,玉立山之隈。
山前大第宅,马头涨黄埃。
独此抱昭质,萧然侣寒梅。
有客以问余,豫为地为雷。
雷出地为奋,何取于石哉。
人以动为境,沄沄不知回。
而能介然存,神气斯有开。
相对得深省,欲归重徘徊。
【注释】
《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写诗人同友人登山赏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以及与人为善、清静自守的人生态度。
【赏析】
《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宋神宗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十二月二十日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写诗人同友人登山赏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以及与人为善、清静自守的人生态度。
首句起势不凡,点出登高的时间、地点,为后文铺垫;二句描写了作者登上山峰时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动感;三、四两句则写出了登高后的所见:只见天地间一片苍茫,宇宙间万物似乎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自己却像江湖中的一杯水,包容万象。这两句中“敛盈握”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宇宙之广博无际;“大容杯”则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江湖之浩渺无涯。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一个石丈老人的形象,他瘦弱而又高大如山,给人一种超逸脱俗的感觉。在山前,诗人发现了一座宏大的府邸,马头扬起的尘土仿佛是黄埃一样。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府邸及其主人的羡慕之情。
接下来两句,诗人又转向了梅花。他独爱梅花的高洁品质,与寒冬相依,独自开放。这种孤芳自赏的精神,使诗人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又觉得这种孤独和寂寞是那么的美好和可贵。
最后四句,诗人以问话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感谢之情。他认为,朋友之所以能如此洒脱自在,是因为他能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和启示。而他自己,虽然不能像他那样,但也能从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