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纾多难一群心,惕厉咨嗟憯测深。
汉制春温劝敦本,周家夙戒岂无箴。
该淹伯始万端理,烦悉姬公五诰寻。
愈近清光缀经席,皇风如玉亦如金。
【注释】
亟:急;纾:缓解;群心:众心、民心。惕厉:警醒严肃。咨嗟:感叹。憯:深痛。汉制,春温劝敦本:汉制规定春天温暖时,皇帝要劝导人们敦厚朴实。周家:即周朝王室。夙戒:早有警戒。岂无箴?:难道没有警句吗?该淹伯始:指孔子(字仲尼,名丘,一字仲尼,鲁国人)的《易经》。万端:千头万绪。烦悉:详尽解说。姬公:周公旦(周公旦,姓姬氏,名旦,字子旦,周初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周王朝开国重臣。五诰:指《尚书》中有关帝王治国安民的五篇文献。《五诰》,相传为周康王命太师尹吉甫训诰诸侯之辞。清光:清明的光辉,喻指朝廷政令清明。缀经席:整理经书。皇风:皇帝的风范。如玉:比喻贤明如美玉。也:用在句末表选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潘舍人,即潘孟卿,唐元和年间进士及第,任中书舍人。作者因事被谪阳山,途经江西,送潘舍人省亲。诗写潘舍人在京城任职期间,勤于职守,政绩显著。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之情。全诗四十六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
首联点出友人赴京的原因。诗人首先肯定了他“急纾多难一群心”的行为,这既是实情,又是对他的鼓励。“惕厉”,是说其忧患之心时时提醒着自己。“咨嗟惨测深”,则是对其深感国家危困,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悲叹。
颔联承上启下,由个人的情感扩展到了国家大事上。“汉制春温劝敦本”是指汉代制定法令规定春暖时节要劝导人们敦朴朴实,这里用来表明潘舍人到任后能及时地端正吏治和风俗。“周家夙戒岂无箴”则是说周代王室早就以各种箴言告诫臣民,这里则暗指潘舍人应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勤勉地治理国家。“该淹伯始万端理,烦悉姬公五诰寻”,则是说他应该像孔子那样善于处理政务,像周公那样详察典章,从而治理好国家的事务。这两句既表现了潘舍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下文对他政绩的赞誉作了铺垫。“愈近清光缀经席”中的“愈近”二字,不仅使全句的语气显得更加恳切,而且也突出了他与京城距离的拉近。
颈联进一步赞扬了潘舍人的政绩。“汉制春温劝敦本”一句承接了上文,指出潘舍人在京城任职期间,勤于职守,政绩显著。而“周家夙戒岂无箴”一句,则是对潘舍人的赞美和期许。这里的“岂无箴”,既是对潘舍人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一种期许。
尾联再次强调了潘舍人的政绩和成就。“该淹伯始万端理”,既是对潘舍人勤勉治政的赞誉,也是对其政绩的肯定。“烦悉姬公五诰寻”,则是称赞他在处理政务时能够详细查阅典籍,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最后两句,更是将潘舍人比作是皇帝的楷模,其贤明如同美玉一样珍贵,同时也如金子一般受人敬仰。
全诗四十六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前六句主要从潘舍人赴京原因、赴京后的表现以及其政绩三个方面进行描绘。后六句则是对其政绩的评价和赞美。整首诗既有对潘舍人的赞美和期许,也有对其勤政爱民、为民造福的肯定和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