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然新榜高亭,翰林铁画燕公手。滁阳盛事,何人重继,湟川太守。太守谓谁,文章的派,醉翁贤胄。对千峰削翠,双溪注玉,端不减、琅琊秀。
坐啸清香画戟,听丁丁、滴花晴漏。棠阴昼寂,细赓宾客,竹枝杨柳。只恐明朝,绨封趣觐,未容借寇。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焕青毡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掌握。此词上片写欧守在连州翼然亭的政绩。下片写欧守在宴席上的风采,以及词人的感怀。“坐啸清香画戟”,点明宴会的环境:在亭中。“听丁丁、滴花晴漏”一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更表现了主人与宾客之间的融洽欢洽之情。“棠阴昼寂”,以静景衬人,烘托出欧守的儒雅风度。“细赓宾客”,点出宴会的内容:吟诗作赋。“只恐明朝,绨封趣觐,未容借寇”,是说欧守虽好客,但他并不贪恋权位,他不愿因私利而失公理,更不会借故侵夺民产。“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两句既是对前文欧守政绩的概括,又暗寓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最后两句,是对欧守人品的高度赞扬,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答案】

译文:

高高的翼然亭矗立在连州城边,这是翰林学士燕公的手笔。滁阳盛事,何人再继?湟川太守指谁?这位太守是文章派的贤者,醉翁也。千峰削翠,双溪注玉,端不减琅琊山秀美如画。

坐啸清风,画戟声声,听那滴滴花露珠滴答作响。棠阴之下,白天里寂静无声。细斟佳酿,款待客人,竹枝杨柳相间,共饮共乐。只恐怕明天,要进见皇帝,来不及借机窥探朝廷机密。只有江山大地有识之士,才能赏识他的政绩。他像盐梅一样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赏析:

这首《水龙吟》是作者为欧九在广西连州所建翼然亭而作的。词中赞美了欧九在连州的作为和政绩,表达了作者对欧九的赞赏之情。

欧九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广西任职期间,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修建了许多文化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翼然亭。欧九治理地方时非常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在他任广西廉州知州时,大力提倡农桑,兴修水利,修筑海塘,发展渔业。他还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廉州创办学校,设置书院,培养了不少学子,使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在广西任职期间的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百姓安居乐业。

词的上片写欧九在连州的政绩。首句写欧九在连州建立新榜亭的情景。新榜亭的建立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被安置到岭南。在岭南期间,他看到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优美,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他被任命为广东提点刑狱公事,并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官府——新榜亭。这里所说的“翰苑铁笔燕公手”,是指苏轼在担任广东提点刑狱公事时,曾受到时任广东提点刑狱公事张方平的推荐,由翰林学士张方平书写公文,张方平字方平,号燕公。张方平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政治家,他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曾任宰相。他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据史书记载,张方平工书善画,尤长于楷隶,其书法风格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他曾经得到苏东坡的赞誉:“吾尝观子瞻书,所谓钟王之法,非不欲学其妙也,但终不能及耳。”苏轼在《荐士札》中也曾提到过张方平的书法。由此可见,张方平的书法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苏轼称颂张方平为“翰苑铁笔”是恰当的。

作者用“滁阳盛事”三字引出了下文。这里的“滁阳”,指的是安徽滁县一带的山水风光,是北宋时期诗人欧阳修的家乡。“盛事”一词在这里指的是欧阳修及其弟弟欧几道共同主持编写的《欧阳文忠公集》。《欧阳文忠公集》是宋代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集,它包括了欧阳修及其弟弟欧几道的散文、诗歌和书信等。这部作品集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欧阳修的散文语言流畅、清新自然;诗歌则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书信则情真意切、亲切感人。这些都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欧阳文忠公集》的编纂是欧阳修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何人重继”三字承接上文,引出了下文。这里的“重继”,是指继承或重复。欧阳修去世后,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因此,后人需要重新编辑欧阳修的作品,使其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

“湟川太守”三字引出了下文。这里的“湟川”,是指今甘肃省兰州市一带地区。“太守”指的是当时的郡守。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太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太守的职责是管理当地的政务,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太守的职责重大,责任重大。

“文章的派”三字承接上文,引出了下文。欧阳修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人们称他的文章为“文章的派”。

“醉翁贤胄”三字承接上文,引出了下文。这里的“醉翁”指的是欧阳修。他喜欢饮酒作乐,常常沉醉在酒乡之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描绘了这一景象的文章。欧阳修为人豁达大度、乐观向上,他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欧阳修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而且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人们称他的文章为“醉翁贤胄”。

“对千峰削翠”三字引出了下文。欧阳修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画山水画。他曾经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最著名的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渔家傲·秋思》、《浪淘沙·北戴河》等。这些作品都是他游览名山大川时所作。其中“千峰削翠”形容山峰苍翠挺拔,山势陡峭,给人一种峻峭的感觉。这里的“削”,是削去的意思,形容山峰陡峭、险峻。“千峰削翠”,形容的是山峰苍翠挺拔的特点。

“双溪注玉”三字引出了下文。这里的“双溪”,指的是两条小溪。“双溪注玉”形容的是小溪清澈透明,如同白玉一般晶莹剔透。这四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端不减琅琊秀”三字承接上文,引出了下文。这里的“琅琊”,指的是山东临沂琅琊台一带的山水风光。“端不减琅琊秀”,形容的是这里的山水之美与琅琊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的“端”,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的意思;“不减”,表示不相上下;“琅琊秀”,指的是琅琊台的风光美丽动人。

上片的最后一句,点明了欧九在连州的主要政绩——“坐啸清风”。这里的“坐啸”,指的是坐在亭中吹风。古代文人喜欢在亭中吹风、品茶、吟诗作赋等活动。“清风”则是指凉爽的风。在古代文人眼中,清风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因此,他们喜欢在清风中品茶、吟诗作赋等活动。《水龙吟·题连州翼然亭呈欧九》中的这句词,既写出了欧九亭中环境优雅、宁静祥和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他对这种环境的喜好和享受。

下片的第一句“坐啸清香画戟”,承上启下。这里的“画戟”,指的是古代兵器之一,形状类似盾牌和矛的结合体,常用于仪仗或装饰。在古代,兵器往往用来象征权威和地位。因此,使用兵器的人往往被视为尊贵之人。这里的“坐啸”,指的是坐在亭中吹风的动作;“清香”,则是指一种清新的味道。这里的“坐啸清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亭中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宜人;坐在亭中的文人雅士悠然自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里的“坐啸清香”既表现了亭中的风景优美,也体现了亭中的氛围宁静、祥和;同时也传达出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听丁丁、滴花晴漏”,承上启下。这里的“滴花晴漏”,指的是一种计时工具——滴漏计时器;而“听丁丁”则指的是听到水滴落下的声音声。这里的“听丁丁”、“滴花晴漏”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亭中滴水成线、滴答作响的景象;同时这也象征着时间流逝的瞬间和永恒。这里的“听丁丁”,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短暂性;又传达出了作者对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