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
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青冥更下斧钺,赤子要君安。铁骑千群观猎,宫样十眉环座,礕礰听鸣弦。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
【注释】
水调歌头·上韵州方检详,时有节制之命:水调歌头是宋代苏轼所创的一种词体,以词调名命名。上韵,即上下片韵相同;检详,审查考核。时有节制之命指当时的皇帝命令他进行考核。惨淡:形容景色凄凉、暗淡。京阙(jué):京都,京城。慷慨梦天山:慷慨激昂地梦见高山。引杯中夜看剑: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壮气刷幽燕:豪迈的志气扫荡边关。鼍鼓:古代乐器名。催曙:催促天亮。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画角声嘹亮,响彻云霄,呼啸着月光,把戍楼中的烟雾吹散。犀角赤兔马:用犀牛角装饰马匹的装饰物,用以比喻战马。虎帐绿熊毡:用虎皮和绿色熊皮做成的褥子。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手持汉朝的符节,伸张正义讨伐北方的游牧民族首领。青冥更下斧钺:在青天上降下斧钺等刑具。铁骑千群观猎:骑着铁甲骑兵观看打猎。宫样十眉环座:宫女们穿着宫中的装束坐在周围。礕礰(xiè huái)听鸣弦:用礐石敲击乐器听其声音。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不要嫌头盔已经冷了,回去后又有貂蝉那样的美女相伴。
【译文】
惨淡地眺望京城,慷慨激昂地梦见高山。
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豪迈的志气扫荡了边关。
画角声嘹亮,响彻云霄,呼啸着月光,把戍楼中的烟雾吹散。
用犀牛角装饰马匹的装饰物,用以比喻战马。
手持汉朝的符节,伸张正义讨伐北方的游牧民族首领。
在青天上降下斧钺等刑具,铁骑千群观看打猎,宫女们穿着宫中的装束坐在周围。
用礐石敲击乐器听其声音。不要嫌头盔已经冷了,回去后又有貂蝉那样的美女相伴。
【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作。全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上片起首三句,“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开篇就点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惨淡”一词,既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慷慨”一词则表明了他内心的激动和豪情壮志。“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这里通过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他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形象。“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边疆战争的画面,通过画角声的响起和烽火连天的场面,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效力的愿望。“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这里用犀角和赤兔马作为象征,表示他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勇气。“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这是对自己职责的阐述,也是对自己使命的承担。
下片起首三句,“青冥更下斧钺,赤子要君安”,这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关切。“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这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反思和感慨。从整首词来看,苏轼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既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