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文章誉,他年法令师。
官终廷尉府,葬用贰卿仪。
参佐征南画,哀矜谳狱词。
平生经济学,不愧伯喈碑。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和内容。诗中提到的“尚书祠部郎中大理少卿邹公挽辞二首”,表明这是一首为已故的尚书祠部郎中、大理少卿邹公撰写的挽辞。挽辞通常用于哀悼和纪念逝者,这里表达了对邹公一生成就的认可和对其离世的哀痛之情。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逐句释义:
- 早日文章誉,他年法令师。
- “早年”指的是邹公年轻时,“文章誉”表示他在文学或学术上的成就得到了认可。
- “他年”指的是未来,“法令师”表示邹公在法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因为他的法律造诣被后人称为“法令师”。
- 官终廷尉府,葬用贰卿仪。
- “官终”指的是邹公职位的结束,“廷尉府”是中国历史上负责司法的机构,“贰卿”是对高级官员的一种尊称。
- 这句话意味着邹公的职位结束了,他的葬礼按照高级官员的规格来办。
- 参佐征南画,哀矜谳狱词。
- “参佐”指的是副手或者助手,“征南画”可能是某种军事行动或规划的描绘,“哀矜”是同情怜悯的意思,“谳狱词”指的是法庭审判时的证据和论点。
- 这句话描述了邹公在政治或军事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他在处理案件时的同情和审慎态度。
- 平生经济学,不愧伯喈碑。
- “平生”指的是邹公的整个生活或事业生涯,“经济学”是指邹公擅长的经济或财政方面的学问。
- “伯喈碑”是指古代的一个石碑,上面刻有关于某个人的功绩和德行的颂扬之辞。
- 这句话强调了邹公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贡献,与他对经济事务的贡献相比,他的名字将会永远被记住。
这首诗通过挽辞的形式,表达了对邹公在文学、法律和政治领域成就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离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