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殿除书降,经筵特诏开。
未闻陪幄议,忽起奠楹哀。
卜葬青乌兆,临丧白马来。
平生我投分,洒泪向天台。
致政侍读孙蔓叔挽辞二首
秘殿除书降,经筵特诏开。
未闻陪幄议,忽起奠楹哀。
卜葬青乌兆,临丧白马来。
洒泪向天台。
秘殿除书降,经筵特诏开。
未闻陪幄议,忽起奠楹哀。
卜葬青乌兆,临丧白马来。
平生我投分,洒泪向天台。
致政侍读孙蔓叔挽辞二首
秘殿除书降,经筵特诏开。
未闻陪幄议,忽起奠楹哀。
卜葬青乌兆,临丧白马来。
洒泪向天台。
诗句: 1.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译文:闲暇时去逍遥台游玩,看到南华先生的塑像是独自放在一张床上。 注释:逍遥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华先生,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里描绘的是庄子的塑像,象征着他的思想。 2. 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译文:没有侍卫和香火,我对着塑像非常敬仰
【译文】 圣人的遗书,议者扁其口,妙斲的质地良在懮。 空留糟粕,难道可以品味?即使有踩踏的痕迹,也投到井里去。 何时一发鸡瓮覆,因而更焚驹项辕。 天光内照宇自泰,人益不累中无闷。 云谁嗣响可晤语,至理竟亦归无言。 【注释】 1. 暇日:闲暇的时间。逍遥台:即今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内的“太室阙”前之观景台,相传为夏禹所造。南华:指《庄子•逍遥游》。塑像:《庄子》一书,传说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
陈和叔内翰得庄生观鱼图于濠梁出以相示且邀作诗以纪其事 注释:濠梁:水边。陈和叔内翰:陈师道字和叔。濠梁,即濠水之梁桥,在今河南省临漳县东南。庄周《庄子·秋水篇》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后用以比喻人生如梦,世事如幻。陈师道得到一幅庄子观鱼的图画,于是请他作一首诗来记叙这件事。 译文:陈和叔内翰得到庄子观鱼的图画并把它展示给我看,还邀请我写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 赏析:陈师道是宋代文学家
【注释】 1. 暇日:空闲的日子。逍遥台:古代帝王游乐的场所。南华塑像:指《庄子》中庄周的形象,庄周是道家代表人物,被塑造成一位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独置一榻旁: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没有侍卫在旁边,也没有香火供拜,庄周的形象让人感到歆羡,于是抒发了一千多字的长诗。 2. 忆昔: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初读南华篇:第一次阅读《南华经》。闳辨如川源
赏析 首句:“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注释:在闲暇的日子里,游览了逍遥台,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独自放置在一个榻旁。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中的一次游历经历,逍遥台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这种场景的设置,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性格。 二句:“无侍卫前无香火
这首诗是陈蒙城在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时所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行释义和赏析: 1. 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 【注释】南都:指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绿蚁:指酒。封初拆:指打开封存的酒。西圃:指西园。芳条:指嫩枝。换新碧:指换上了新鲜的绿色。 【赏析】首句写酒开瓶的情景,暗示了春意盎然的氛围。次句描绘了西园中嫩枝的新色,与前一句相呼应。 2. 宾僚相遇惜馀春,樽俎留连因促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篇咏史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共三十二个字。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这句描述作者在闲暇之余游览逍遥台,并观赏了南华寺的塑像,他对此非常向往,因此产生了怀念古人的情感,并写下了一首长达1400字的长诗。 - 出入于机泯无际,始卒若环焉可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 韩绛:北宋宰相。庆历三年(1043)登第,任殿中丞、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拜相;次年出为成都知府。“三”指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人第:指三次任官。辅:辅佐。熙宁四辅中:指在熙宁年间四次入阁拜相。 【赏析】 赞颂了韩绛的功业。首句“三登庆历三人第”,说的是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次任官。第二句“四入熙宁四辅中”,说的是韩绛四次入阁拜相。两句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朱郎中在寿昌通判河中府时的心情和感慨,同时也赞美了郑人复君母的精神。 诗句: 1.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邶风) - 邶风:《诗经》的一部分,通常被理解为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歌。 - “咏咏凯风”:形容诗歌歌颂的是温和的春风。 - “以成孝子志”:通过诗歌表达了孝顺子女的决心。 2.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郑人) - 郑人:指郑国的人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岩居”指的是居住在高山之中的住所。这里的“幽胜”表示这种居住环境非常安静、幽静,而且有独特的优势。而“俗累无忧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第二句:“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占彼凤山腋”中的“占”字意味着占据或占有,“凤山腋”指的是凤凰山的旁边或山峡之中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君尝龃龉更三已,我亦邅回再下迁。 趣舍既同高谊在,升沉虽异素交全。 斤从质丧知何用,蕙为芝焚亦自怜。 重咏十年情味句,吁嗟生意转翛然。 注释: 1. 君尝龃龉更三已:你曾经因为意见不合而争执过三次。 2. 我亦邅回再下迁:我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多次被贬。 3. 趣舍既同高谊在:虽然我们追求和舍弃都相同,但你的高义仍在。 4. 升沉虽异素交全:虽然你我升迁与降职不同
【注释】 国史:指《国史》一书。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宋次道,名不详,唐末宰相(见《唐诗纪事》)。龙图侍郎:即龙图阁学士的通称。龙图阁在唐、五代时是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宋代置龙图阁学士,掌修国史。国史即指《国史》。 前日:昨日。 君:指宋次道。 闻:听说,得知。 撤瑟:古乐的一种,用瑟弹奏。瑟为古代弹拨弦乐器,以七条弦为一组,共二十一弦。古人弹琴或奏瑟,多于室内举行。“撤瑟”犹言“罢宴”。
这首诗的内容是:宋次道,国史龙图侍郎,被罢官后在家中去世,朝廷为他写了挽辞。 译文: 告卧春明日,灾逢本命年。英灵百人敌,奄忽一朝捐。妙墨宗祧秘,遗文太史编。家书四世学,嗣子复能传。 注释: 1. 告卧春明日:春天来临,我躺在床上休息。 2. 英灵百人敌:英灵指的是死去的人的精神或灵魂,百人敌是指其精神或灵魂强大到足以匹敌百人。 3. 妙墨宗祧秘:妙墨指的是优美的书法,宗祧是家族的祭祀
英祖修官日,先皇出震年。 甘泉方授职,少海继登贤。 望积公台久,恩从诔册宣。 遗思满京邑,曾议市租钱。 注释: 1. 英祖修官日:英祖时期开始修官,即英庙时期开始修官。 2. 先皇出震年:先皇在位的那一年,也就是英庙时期。 3. 甘泉方授职:甘泉宫刚刚授予官职。 4. 少海继登贤:少海接替贤者,登上了贤者的职位。 5. 望积公台久:望着公台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6. 恩从诔册宣
诗句释义: 1. “厚重资天粹” - 这一句表达了韩公(即韩愈)的品德和才能是深厚而自然的,如同天赋一样。 2. “忠清袭世芳” - 描述了韩公的忠诚与清廉,这种品质世代相传,为人所敬仰。 3. “周臣言谔谔” - 指的是韩公在周朝时期就有直言进谏的勇气,不畏权贵。 4. “汉相貌堂堂” - 形容韩公的仪表堂堂,威仪出众,给人以深刻印象。 5. “见象中台拆” - “象”可能是指象征或比喻
诗句:前日崇明路,初闻撤瑟时。 译文:在崇明路,听到撤瑟的声音,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那些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那些被歌声和琴声充满的夜晚。通过“初闻撤瑟时”这一具体场景,诗人表达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