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空阔见东溟,两讯潮随远近生。
夹岸炎天迷雪岭,居人晴日骇雷声。
客帆朝暮乘风去,渔罟东西逐浪行。
尽道波神久恬静,应缘四海正清平。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创作的。当时,王安石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为江宁知府,此诗即作于此时。诗题中的“漳守马郎中”是王安石的朋友和同僚,也是他的朋友,他们两人曾一起游历过福建的武夷山。

首联“江皋空阔见东溟,两讯潮随远近生。”描绘了一幅宽广的江面景象,远处的海平线仿佛触手可及,近处的海浪随风起伏,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江面的宽阔与潮汐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夹岸炎天迷雪岭,居人晴日骇雷声。”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雷声的震撼。诗人通过对炎热天气和雷声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挑战与艰辛的理解。

颈联“客帆朝暮乘风去,渔罟东西逐浪行。”则描绘了海上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渔民在海上的劳作,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尾联“尽道波神久恬静,应缘四海正清平。”则是诗人对大海的赞美之词。诗人认为大海之所以能够平静无事,是因为四海的太平。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自己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的体现。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这首诗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江面的宽阔、潮汐的变化、炎热的天气和雷声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理解。同时,他也通过对渔民的赞美,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扬。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