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逍遥曳杖时,銮舆临哭从官悲。
三朝弼亮推公望,一品哀荣厚葬仪。
陪幄谋猷存故事,出藩慈惠有馀思。
伯喈辞刻虽无愧,还作乡人堕泪碑。

【注释】

(1)孙温靖:指知枢密院的孙拯,字温靖。

(2)二首其二:此为第二首。

(3)畴昔逍遥曳杖时:从前在闲居时,经常拖着手杖出游。

(4)銮舆:指皇帝的车驾。

(5)从官:随从官员。

(6)弼亮:辅佐君王,辅佐君主,任宰相等要职。

(7)一品哀荣:极高的荣誉,极尊贵的待遇。

(8)陪幄谋猷:指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策划。

(9)出藩慈惠:到地方任职时,对百姓施行仁慈宽厚政策。

(10)伯喈:即祢衡,东汉末年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曾担任过枢密院事、后被罢免的孙拯之作。作者以挽词形式,追怀其生平事迹和品德操守,表达了对这位名臣的崇敬怀念之情。

“畴昔逍遥曳杖时”,回忆孙拯过去游山玩水时的情景。“逍遥”二字,表现了孙拯的潇洒从容,洒脱不羁。“曳杖”,是古人步行的一种姿势,表示悠闲自在之意。

“銮舆临哭从官悲”,回忆孙拯逝世时,天子亲临吊唁的情景,以及随从官员悲痛落泪的情景。“銮舆”指皇帝所乘之车。“临哭”指亲临吊唁。“从官”指随从官员。“悲”是悲伤的意思。

“三朝弼亮推公望,一品哀荣厚葬仪”,赞颂孙拯生前的政绩。“三朝”指他三次担任宰相或辅政大臣,“弼亮”是辅佐君王,“推公望”指受到人们的推崇。“一品”指的是很高的官职。“哀荣”是指死后的隆重葬礼。“厚葬仪”,是指很隆重的葬礼仪式。

“陪幄谋猷存故事,出藩慈惠有馀思”,称赞孙拯的才能与品质。“陪幄谋猷”指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策划,“出藩”指去外地做官,“慈惠”是仁慈宽大,这里用来形容他在任职时的仁爱政策,“有馀思”意思是说还有余思,即还留有深思。

“伯喈辞刻虽无愧,还作乡人堕泪碑。”这是对孙拯一生的评价。“伯喈”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祢衡的字。《世说新语·尤悔》中记载:“王丞相目深而鼻高,王右军目长而形小,李安国目不正,张吴郡目高而鼻低,赵令史目肃棱如削瓜,皆似逸少,惟仲祖眼耳口鼻都不相称。”这里用来比喻孙拯的相貌不凡。“辞刻”指文章辞藻。“无愧”是指没有可指责的地方。“堕泪碑”是形容人们看到孙拯的遗像会落泪而写下来的碑文。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通过追忆和赞扬孙拯的生平业绩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名臣的崇敬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名臣的敬仰之情和对贤才的珍视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