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南京城上西楼,我倚靠着秋天的清爽。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淌。中原已经战乱,官宦家族四分五裂,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请让我借秋风的力量,让泪水洒过扬州。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朱敦儒登上南京城上的西楼,远眺万里长江和夕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三句,通过对比战争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力回天的悲伤情绪。最后一句则借秋风之力,将泪水洒过扬州,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注释:

  1. 金陵城上西楼:指的是南京城上西楼。
  2. 倚清秋:倚靠着秋天的清爽。
  3.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或范围广阔。
  4. 垂地:倾斜地面。
  5. 大江流:指长江水流湍急、浩渺无际。
  6. 中原乱:指中原地区发生战乱。
  7.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也用来代指官场。
  8. 几时收?:什么时候能够收复失地?
  9. 悲风:秋风。
  10. 扬州: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古代的重要城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城上西楼的描写,展现了一幅辽阔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图。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的江河,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他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原地区的战乱,感受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变迁和沧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