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
轻云薄雾隔新妆。
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
几多馀暖与真香。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临江仙·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是北宋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抒情。全词借琵琶女弹奏之声,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注释】

  1. 凤拨:指琵琶上的凤嘴拨(琵琶弦乐器)。
  2. 直疑:简直像。
  3. 但闻儿女语:只听见儿女们的谈话。
  4. 金泥花:金箔涂饰的牡丹花。
  5. 几多馀暖与真香:多少温馨和香味啊!
  6. 移船:把船移近些。
  7. 卷箔(bǎo):收起竹席。箔,一种用竹篾编的帘子,也作“簟”。

【译文】
凤嘴里拨弄着鹍弦发出的声音,一直延续到夜深,仿佛真的听到在浔阳。
轻云薄雾中隐约露出女子的梳妆。只听见儿女们的谈话声,突然间又显得高亢激昂。
看看那些被金粉涂抹的牡丹花,手指在上面留下痕迹。有这么多温馨和香气呢!
把船移得离她近些,再掀起竹席来听听她的琴声。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之声,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上片写景,起首两句“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以“凤”代琵琶,“鹍弦”代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把筝弦比作凤凰羽毛,形象地表现了筝弦的美妙动听。同时,“直疑”二字也写出了作者对音乐的感受,他仿佛真的听到了音乐来自浔阳。这里的“夜永”,是指夜色已经很深了,而筝弦却弹得如此美妙动听,使夜深更深了。

下片叙事、抒情。“轻云薄雾隔新妆”一句,描绘了女子的容颜美丽动人,同时也表现出了她的心情愉悦。而后面的“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则描绘了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琵琶女的演奏表现得非常生动,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技艺的赞叹之情。

最后两句“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是对琵琶女弹奏技巧的赞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琵琶女弹奏时的手指比作红桑,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弹奏技巧之高超。同时,这也是对琵琶女技艺的赞扬。

这首词通过对琵琶女的弹奏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