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上江楼望怀泽,暮云千朵碧连天。
【注释】:
试:试着。江楼:在江边的高楼。怀泽:指汉宣帝时,张敞为淮阳太守,治行第一,征拜京兆尹,因号“怀泽”。后以“怀泽”称贤官之职。
暮云千朵碧连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一片片乌云密布于天际,仿佛是千万朵白云相连在一起,这不禁引起他对于友人(汉宣帝时期的贤官)的怀念。全诗写得自然浑成,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试上江楼望怀泽,暮云千朵碧连天。
【注释】:
试:试着。江楼:在江边的高楼。怀泽:指汉宣帝时,张敞为淮阳太守,治行第一,征拜京兆尹,因号“怀泽”。后以“怀泽”称贤官之职。
暮云千朵碧连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一片片乌云密布于天际,仿佛是千万朵白云相连在一起,这不禁引起他对于友人(汉宣帝时期的贤官)的怀念。全诗写得自然浑成,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指出本诗的标题;二是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三是分析诗歌的情感或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石径松千尺,荒凉屋数椽
【注释】 1.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 2. 百二河山: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国土和山川。大观:指壮丽的景象。 3. 樽(zūn):盛酒器。 4. 岩端:岩石的顶端。 5. 洞口:山的入口。六月寒:指山里气候寒冷。 6. 石髓:指石头中含的树脂。 7. 仙去:仙人已经走了。 8. 玉枝:指松树。 9. 鹤频餐:指松树上的鸟雀经常来吃松子。 10. 徙倚:徘徊不前,形容醉后步履不稳。 11.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忠诚烈士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节烈之士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十二连城宿雾黄,一门全节总堪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十二座城池被云雾笼罩,一片黄色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地区,这是在形容战争的惨烈程度以及烈士们的英勇牺牲。这里的“一门”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而“全节”则是指这个家族或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没有背叛,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忠诚。整句话描绘了一幅战争背景下
【赏析】 《崆峒山》诗共四首,这是第四首。此诗为记游之作。诗人于元和九年(814)自长安出发,一路东向,经陇右、岷山,至秦州(今甘肃天水),又北过陇西,再往东,经陕西的宝鸡等地,最后到达华山脚下。在这次漫游中,诗人游览了崆峒山的许多名胜古迹,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忆昔我闻崆峒山,翠峰天削如云鬟。”诗人在游历途中,想起当年听说崆峒山,它高耸入云,山峰苍翠如云发髻,令人神往。 “一日仗剑来秦陇
【注】:八卦台,位于陕西扶风县西南,因台上建有八卦亭而得名。成纪是周朝的属国之一,群山环抱。 【注释】: 1. 成纪群山接大荒:成纪是周朝的属国之一,群山环绕,大地辽阔。 2. 层台高处会三阳:在最高的平台上,可以眺望到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3. 图从浑沌生文理:浑沌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混沌初开。图中的线条和纹理就是从这神兽身上演化而来的。 4. 卦自乾坤辩位方
【注释】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 飞仙阁:传说中的仙人聚会之所。 问道宫:道士讲道的场所。 乱烟:迷蒙的烟雾。 交翠竹:青翠欲滴。 浥露:被露水沾湿。 丹枫:红枫树叶。 群鱼出:一群鱼儿游出水面。 一鸟通:一只鸟儿飞过。 鼎湖龙:传说中的神龙。 秋风:指秋天的风,借指秋日。 【赏析】 《崆峒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登临崆峒山,观其美景,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崆峒山的喜爱之情
【注释】 抱膝:抱着膝盖。青山:指山。终日:整天。 采药:采集草药。吸天风:吸取天上的清气。扣松读古易:敲着松木,诵读古代的《周易》。飞云:飘动的云彩。去来:往来。飘飘:自由自在的样子。象帝:即伏羲氏,传说中上古帝王,为三皇之首。神游:精神遨游。象帝先:像伏羲那样在精神上与自然合一。未凿:没有雕饰。真元:指宇宙万物的本源。质:本质。食气:以自然界的清气为食。饮沆瀣:喝了沆瀣露水。沆瀣:露水。灭景
【注释】 江阔:指江河宽广。天低:指天空阴沉,天色暗淡。楼高:指楼台高耸入云。思迥:指思绪遥远、飘渺。春烟:指春天的烟雾。蘸淡如秋景:形容烟雾弥漫,景色凄凉。今年芳草去年愁:今年的绿草又勾起了去年的愁绪。分明又报明年信:明明知道明年又要有新的变化。燕子还来:燕子又飞来了。归期未定:回家的日子还没有确定。可堪醉梦红尘境:哪堪忍受这尘世中醉生梦死的境遇。世间万事尽消磨,水流不尽青山影
【注释】 湘君:指舜,舜帝曾为南巡的帝王。云来:传说中神仙乘云雾而来。堕尘埃:落入尘土。疑是:好像。汉家涵德殿:汉朝时,有含德殿,以供祭祀。金芝、玉芝:《庄子·逍遥游》说:“姑射山有神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能御天地,而以鬼灭,谓之神人。乘云气,列缺(闪电)于天,而见王母。”这里比喻水仙花。【赏析】 这首诗是咏水仙花的。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构思巧妙。首句“湘君遗恨付云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信息点,概括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画面,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化成岩”:化成岩在陕西凤翔县,为著名的风景胜地。 ①“出郭二三里,览胜适愿言”。“出郭二三里”,即走出城外两三里路,意谓来到化成岩。这两句写出了游人由城至山的情景。“览胜适愿言”
【注释】: 一寸功名心已灰——一寸,形容微小、微薄;功名:官位和名望;灰,消沉、失望、无望。指自己微薄的一点功名已经丧失殆尽。解组,指辞官归隐。归来,回到家乡。 中兴天子登耆旧——中兴:恢复;登:被举荐、任用;耆旧,年高德重的老人。指国家正在振兴时期而得到提拔任用的老臣。 二十馀年挽不回——挽:挽救。指二十年来一直想挽回朝廷颓势的努力没有实现,无法成功。 【赏析】: 此诗首句写自己功名失落
【注释】 包中:指端午节时包裹着粽子的包裹。香黍:粽子。分边角:把粽子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块。剪就:做成了。交绒索:指菖蒲花,用彩丝做成的装饰品。樽俎(zǔ):酒器和食案。泛(fán)菖蒲:泛指饮宴、聚会。玩:同“宴”,宴饮。葵蒿(huáo):一种植物名,即冬生草本葵菜,夏秋开白色小花。三四花:指三四次的花开,形容时间久远。 【赏析】 此词写端午佳节,主人设宴招待客人,欢聚一堂。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