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
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泽国蓼花红。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
吴江波上,烟寒水冷剪丹枫。
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回首鹫巢空。
铁笛一声晓,唤起玉渊龙。
【译文】
秋夜风雨,天地间一片萧瑟,我独自倚在栏杆上。酒醉后醒来,月光如水洒满帘栊,碧莲香气扑鼻而来。塞外鸿雁飞来,十里之外都是碧莲香气,泽国蓼花红艳似火。万物都在秋雨中萧爽,梧桐树下秋雨滴滴落下。
钓台边,人们垂钓,但兴致并不浓。吴江波上,烟寒水冷,剪下丹枫,映照江面。时光暗中催人老去,我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朱颜仍在,但回首望去,鹫巢空空,一切都已物非人非。铁笛一声,唤起了龙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其四:词的第四首;丙子:天干第三位,指1083年。后:宋徽宗政和四年(1124年)七月至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下,北宋王朝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途中于1125年闰五月到杭州。此词是南宋初诗人辛弃疾由贬所被召回朝为浙东安抚使兼浙西通判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不图恢复的不满及报效祖国的愿望。
一叶:落叶。
起:兴起、发生。
月华:月光。千顷:形容月光照射的面积很大,像千顷一样。
宾鸿:即“鸿雁”,泛指候鸟。
碧莲香:碧莲之香。泽国:泽国县,今属浙江诸暨市。蓼花红:蓼花盛开,红色鲜艳。
万象:一切景象。萧爽:清静、宁静。
钓台: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南。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引《吴录》:“王献之爱鹅,每有客至便出观玩,坐卧地常以手巾障目。”后人因称善养鸟者为“斗鹅”。此词借典而寄兴。
丹枫:丹枫树,又名赤枫、丹叶等,落叶乔木。
鹫巢:佛寺中的高台或塔上的巢穴。这里指山岗。
玉渊:指清澈的深潭,传说中有龙居住,故称。
龙:代指作者本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词作。词人由被放逐到归途,从被放逐到被召回,从失意到得志,心情经历了极大的变化,因此他的心情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欣喜,时而忧郁。这首词就是他心情变化最明显的一首。
上片写秋夜风雨中作者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秋天的夜晚风雨骤起,作者独自一人凭栏远眺。“天地起西风”一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的凄清。“夜来酒醒”四句,写作者酒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庭院,碧莲飘香,泽国的蓼花红艳似火,一派萧瑟的秋色。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烘托出了作者此时凄凉孤寂的心情。“万象正萧爽”三句,描写了秋雨中万物萧然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则点明了自己的心境——虽然身在钓鱼台上,但是心却无法平静,无法摆脱自己的愁绪。
下片写秋夜风雨中作者的所思所忆。“吴江波上”一句,描写了作者遥想当年王献之与爱鹅相伴的情景,借此表达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光景暗中催去”三句,写岁月催人老去,时光匆匆流逝,让人不禁感到惆怅和无奈。“铁笛一声晓”,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最后一句“唤起玉渊龙”则是说铁笛之声如同呼唤玉渊龙一般,唤醒沉睡的龙,寓意着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整首词通过对秋夜风雨的描述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前途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