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
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
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
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
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
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
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
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诗句】

  1. 听隐士琴
  2. 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
  3. 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
  4.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
  5. 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
  6. 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
  7. 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
  8. 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
  9. 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
  10. 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译文】
听隐士弹奏的琴,
深奥的意境无法具象表达,
只能通过声音来感知和理解。
最美妙的声音不能虚假,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产生。
那三尺长、膝盖上方的位置,
是独奏时的空旷之地;
而一寸宽、胸口深处的回响,
则是合奏时共鸣的声音。
急促的音符如同飞泉般奔涌,
泻落在秋天的云端之上。
优美的旋律宛如流莺的歌声,
在春风的前线上轻轻吟唱。
那些幽静的人没有这份心境,
所以他们弹奏的琴声也缺少那份雅致。
心与手指似乎都忘记了彼此的存在,
只有心意和琴声相互呼应。
弹琴的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而聆听的人却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韵味。
只见风吹过我,带走了我所有的烦恼,
让我想要乘着这股清风去飞翔。

【赏析】
这首诗以“听隐士琴”为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琴音的深邃与美妙,以及琴音所引发的联想和情感,展现了隐士琴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琴音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音乐艺术的高度欣赏。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作品,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