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而璧完,血化碧而心丹。
呜呼,谁谓斯人不在世间。
【注】:
- 文山(指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因被扣留而受尽折磨,最后壮烈牺牲。
- 目煌煌兮疏星晓寒:形容文天祥目光明亮如星辰般闪耀,即使在早晨的寒冷中仍显得炯炯有神。
- 气英英兮晴雷殷山:形容文天祥气势威严,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仿佛能震动整个山川。
- 头碎柱而璧完:比喻文天祥虽遭受极大的屈辱和折磨,但仍然坚守节操,不屈不挠。
- 血化碧而心丹:形容文天祥忠诚坚定,即使遭受极大的痛苦和磨难,也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 呜呼:感叹词,表达对文天祥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文天祥的赞歌。诗人通过对文天祥英勇无畏、坚守节操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其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的深深敬意和无尽怀念。诗中的“目煌煌兮疏星晓寒”形象地描绘了文天祥在黎明破晓时分依旧熠熠生辉的眼神,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气英英兮晴雷殷山”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天祥威武雄壮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如同雷霆般震撼山河。
“头碎柱而璧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天祥在面对极端屈辱和折磨时依然坚守节操的敬佩之情。尽管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折磨,但文天祥却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就像一块完好无损的玉璧一样,没有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本质。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使得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血化碧而心丹”,这句诗则是诗人对文天祥忠诚坚定、赤子之心的赞美之词。尽管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但文天祥的心灵却如同晶莹剔透的碧玉一样清澈透明,没有丝毫的污点和杂质。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始终坚信正义和真理的力量,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伟大的英雄人物。
诗人以“呜呼”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深切悼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他感叹道:“谁谓斯人不在世间”,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天祥这位英雄人物的无比崇敬和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文天祥英勇无畏、坚守节操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他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的深深敬意和无尽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