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敧侧。恨风沙、吹透汉宫衣,馀香歇。
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注释】

王母仙桃:传说中的仙桃,据说是西王母所种。

九重春色:指皇宫内深锁的春意。

鹿衔花去:传说中西王母宴请汉武帝时,有仙女献花,汉武帝误认为王母,遂拜谢。后汉成帝又得到此花,因以为王母之赐。

浪翻鳌阙(què):指黄河波涛汹涌,冲垮了黄河中的山岛。鳌,指大龟。这里泛指山岛。

眉锁娇娥:形容美女如画,眉黛如墨,双眉紧锁。

髻梳堕马:形容美女如画,发髻松散。

昭阳燕: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汉书·外戚传》:“赵氏方幸,贵倾后宫;平阳主得幸,常居昭阳宫。……昭阳,故赵家。”

铜雀台:东汉末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北邺城遗址一带。

梦残啼血:指梦断而泣血。

空有琵琶传出塞:指空有琵琶曲传出塞外。

环佩鸣归月:指玉环佩饰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月亮也为之动容。

又:再。

【赏析】

《满江红》词,是南宋岳飞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词。上阕写景寓情,下阕抒情述志,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悲愤和收复失地、雪耻复国的壮志豪情。全词气势磅礴,意境雄浑,感情激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上阕“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以仙境作起兴,表现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痛心,同时暗含着自己抗金恢复中原的决心。“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二句,写天宝年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眉锁娇娥山宛转”三句,写唐代美女杨玉环的美貌。“恨风沙、吹透汉宫衣,馀香歇”四句,写杨妃在马嵬坡被害的情景。“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宫中的欢娱生活。“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写唐明皇在梦中听到昭阳宫里传来的歌声,想到杨贵妃已死,不觉伤心痛哭。“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写唐明皇听到琵琶的哀怨之声,想起当年杨贵妃在昭阳宫里歌舞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这几句词,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心。

下阕“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写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又争知”二句,意为: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也有过像古人一样的忧国忧民之心呢?“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写作者自己的命运与古人不同,他虽然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只能借酒浇愁。“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二句,写诗人的寂寞与无奈。这两句既是对“又争知”、“更无”的回应,也是对前文“空有”的进一步申说,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憧憬。最后一句“壶敲缺”,既是指诗人饮酒过多,酒尽壶缺,也是暗喻自己的理想破灭。

这首词以咏史抒怀为主,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悲哀与无奈。全词气势磅礴,意境雄浑,感情激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