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腊羁人少共欢,那堪瑞雪降云端。
四时欲尽三更鼓,六出番成两岁寒。
欺压岭梅残艳白,密敲亭竹碎声乾。
公卿休扫黉堂下,留与来朝贺客看。

【注释】

岁暮(指一年将尽)时。余腊:农历十月。羁人:流离失所的人。欢:欢乐。那堪:哪能忍受?瑞雪:吉祥之雪,指雪花。降云端:落在天空中。三更鼓:旧时以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六出番(fān):六出为雪花的别称,也泛指飞雪。成:形成。两岁寒:指寒冬。岭梅:山间的梅花。残艳白:残败的花朵呈白色。亭竹:凉亭中的竹子。干:凋敝。公卿:古代对高级官僚的称呼。休扫:不要清扫。黉堂:校堂,指学校。看:观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岁暮时节的景致和人情的七言绝句。诗从“馀腊”起笔,写岁末天寒地冻、人们欢聚一堂的情景;接着写瑞雪飘落、万物萧条,表达了诗人对岁末景象的感概;最后以“公卿休扫黉堂下,留与来朝贺客看”作结,表明自己不与权贵争宠,仍要像往年那样迎接宾客,表现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全诗意境清奇,风格高古,是宋初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丰元年(1078年)除夕时所作。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次年被贬到黄州。这首诗就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的。

此诗首二句写年终时节的景象:“岁尾冬残,天气渐寒;瑞雪降临,云朵飘浮”,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岁末寒冬图,勾勒出了一幅寒鸦戏水、飞花如梦的冬日景色。“余腊羁人少共欢”一句,点明了时间已到岁暮,游子们纷纷返乡过节,欢聚一堂。

第三联由自然景观转入人文景观:“瑞雪飘落,寒气逼人,深夜时分,钟声四起,大雪覆盖了山野,万物都披上了银装。”“三更鼓”指的是夜半十二时敲鼓报时,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鼓,每更约两小时。这里用“四时欲尽三更鼓”来形容冬去春来的时节交替,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第四联则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事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山间梅花残败而洁白,亭中竹子被风摇得枯枝簌簌作响。”诗人借景抒情,感叹岁月蹉跎、时光易逝。“欺压岭梅残艳白,密敲亭竹碎声乾”,这两句诗描绘了岭上梅花盛开,亭中竹子发出脆响的动人场景,既富有诗意,又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第五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于百姓的关爱:“公卿休扫黉堂下,留与来朝贺客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之情。

本诗通过对岁末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事活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同时,本诗也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自然景观、注重艺术韵味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