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李郭舟,送往涉重湖。
我欲与之俱,鹢飞过宋都。
死生见交情,嗟我失东隅。
归来整杖屦,颜厚见彼姝。
念昔担簦日,篮缕出无襦。
公子载与归,樽酒日相娱。
所愧身为客,如彼绕树乌。
食苹鹿在野,呦呦呼其𪋯。
鸿雁稽来书,提壶空劝沽。
输君山中行,梅梢嗅紫萸。
又有好事人,开宴勤招呼。
翻然弃舟楫,跃马问长途。
嗟我困行役,胜游那能觎。
方今神圣君,南风歌有虞。
所须贤与能,搜罗遍八区。
公等梁栋姿,咳唾玉与珠。
尚从山泽游,此理良可吁。
翻思六月息,岂即非南图。
料公赐环日,祸转当亡胡。
愿借尚方剑,先斩张禹颅。
小子虽不敏,敢效一得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仪真呈友人》,以下是逐句释义:
第一部分:近闻李郭舟,送往涉重湖。
- 解释: 最近听说李、郭两位船夫已经出发,准备去渡过重湖。
- 关键词: 李、郭,指代两位船夫。
- 注释: 这里可能指的是李白与友人一同乘船出行的情景。
第二部分:我欲与之俱,鹢飞过宋都。
- 解释: 我打算和他们一起去,只见鹢鸟飞过宋都。
- 关键词: 鹢(yì),一种水鸟。
- 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和好友一起出游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第三部分:死生见交情,嗟我失东隅。
- 解释: 生死关头见真情,叹息我失去了东隅。
- 关键词: 死生,指生死之际。交情,指友情。东隅,古代指日出处,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时机。
- 注释: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关键时刻感受到的深厚友情和对自己错失良机的痛苦。
第四部分:归来整杖屦,颜厚见彼姝。
- 解释: 我回来整理好鞋子,看到她(友人)那美丽的容貌。
- 关键词: 杖屦,指鞋子。颜厚,指容颜美好。彼姝,指那位女子。
- 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美貌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
第五部分:念昔担簦日,篮缕出无襦。
- 解释: 想起当年拿着伞子时,没有衣服穿。
- 关键词: 担簦,拿着伞。无襦,没有衣服。
- 注释: 这句诗回忆了过去的生活艰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第六部分:公子载与归,樽酒日相娱。
- 解释: 公子载着我一起回家,我们整天饮酒作乐。
- 关键词: 公子,指贵族或者有地位的人。载,携带。归,回家。樽酒,指酒杯。
- 注释: 这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欢乐的场景。
第七部分:所愧身为客,如彼绕树乌。
- 解释: 我很惭愧自己是个客人,就像那些围绕树头的乌鸦一样。
- 关键词: 愧,感到惭愧。为客,指做客人。绕树乌,形容乌鸦围绕着树枝飞翔。
- 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为客人身份的自卑感。
第八部分:食苹鹿在野,呦呦呼其𪋯。
- 解释: 吃草的鹿在野外,呦呦地叫唤它的孩子。
- 关键词: 食苹,指吃苹果。鹿,指鹿。𪋯,指鹿的孩子。
- 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第九部分:鸿雁稽来书,提壶空劝沽。
- 解释: 大雁带来书信,提起酒壶却只能干喝。
- 关键词: 鸿雁,指大雁。稽来书,指收到书信。提壶,指提起酒壶。空劝,意为徒然地劝酒。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收到远方友人来信时的欣喜以及因不能及时相聚而感到的无奈。
第十部分:输君山中行,梅梢嗅紫萸。
- 解释: 为你驱走山中的寒冷,梅枝上散发着紫萸的芳香。
- 关键词: 输君,指为了朋友。山中行,指驱散寒气。梅梢,指梅花枝头。紫萸,指紫红色的茱萸。
- 注释: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关心。
第十一部分:又有好事人,开宴勤招呼。
- 解释: 还有好心的朋友,开宴会并且殷勤地招待。
- 关键词: 好事人,指有好心肠、乐于助人的人。开宴,举办宴会。勤招呼,殷勤地招待。
- 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朋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场景。
第十二部分:翻然弃舟楫,跃马问长途。
- 解释: 突然决定丢弃船只,骑马远行去询问路途遥远的地方。
- 关键词: 翻然,指突然做出决定。弃舟楫,丢弃船只。跃马,骑上马。问长途,询问旅途遥远的地方。
- 注释: 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果断和勇敢。
第十三部分:嗟我困行役,胜游那能觎。
- 解释: 我被旅途劳顿困扰,怎能贪图游玩呢?
- 关键词: 嗟我,指抱怨自己。行役,指旅途劳顿。胜游,指美好的游玩。那能,意为怎能。
- 注释: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酸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
第十四部分:方今神圣君,南风歌有虞。
- 解释: 现在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唱着赞颂虞舜的歌。
- 关键词: 方今,指现在。神圣君,指圣明的君主。南风歌,即歌颂虞舜之德的歌曲。有虞,指虞舜。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今圣明君主的赞美和对历史贤君的怀念。
第十五部分:所须贤与能,搜罗遍八区。
- 解释: 所需要的贤才和有能力的人,都要搜罗到各个地方。
- 关键词: 须,指需要。贤与能,指贤才和有能力的人。搜罗,收集。遍八区,遍于各个地区。
- 注释: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治国平天下的决心和抱负。
第十六部分:公等梁栋姿,咳唾玉与珠。
- 解释: 各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才华如同美玉和珍珠般珍贵。
- 关键词: 梁栋,指国家的支柱。姿,指才能和品质。咳唾,指说话时吐沫四溅的样子,比喻才华横溢。玉与珠,指美玉和珍珠,比喻人才和才能。
- 注释: 这句诗赞扬了诗人的朋友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才华和品德都非常出众。
第十七部分:翻思六月息,岂即非南图。
- 解释: 翻思六月息,难道不是南方的谋划吗?
- 关键词: 翻思,指回想或思索。息,指策略或计谋。岂,表反问语气。南图,指南方的策略或谋略。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十八部分:料公赐环日,祸转当亡胡。
- 解释: 推测您赏赐环带的日子,祸患转会变成亡国之师进攻胡人。
- 关键词: 料公,推测或猜测之意。环,古代用以束发或系佩玉的环形物。赐环,赐予环带,表示赏赐和封官之意。公,泛指君主或领导。祸转当亡胡,指灾祸会转变成国将灭亡的灾难性事件。胡,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特指匈奴。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第十九部分:愿借尚方剑,先斩张禹颅。
- 解释: 我愿意借用尚方(掌管铸剑的机构)的宝剑,先斩掉张禹的头颅。
- 关键词: 尚方,掌管铸剑的机关。尚方剑,指皇帝所赐的宝剑。张禹,汉代大臣,因谋反而被诛杀。颅,指脑袋。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扫除奸佞、维护正义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十部分:小子虽不敏,敢效一得愚。
- 解释: 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尝试贡献一点愚见。
- 关键词: 小子,谦称自己的年幼或地位低微之人。虽不敏,指自己虽然不够聪明。敢效一得愚,表示愿意分享自己的一点点见解或想法。
- 注释: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愿意为国为民贡献智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