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不成寝,啼乌绕西东。
似欲砭我愚,无虞终有凶。
挽衣行太息,飞鸣鹊当空。
似欲慰我心,正直神所容。
举手谢乌鹊,忧喜当何从。
吉凶两不到,我在阿堵中。
【注释】
谢:谢罪。乌鹊:喜鹊,古人以为其能知人吉凶,故称。阿堵:即“阿那”,这里指“我”。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诗,写诗人对喜鹊的感激和喜爱。首联点题,颔联写喜鹊报喜;颈联写喜鹊报凶。五、六两句是说,喜鹊飞来,我行过太息。尾联则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用典贴切,情真意切,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生动。
《诗经》中有一首《鹊巢》,其中写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意思是说喜鹊筑巢,燕子也筑巢。它们筑巢是为了哺育后代,而燕子却把巢建在人家的梁上。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喜鹊和燕子的不同态度,以及喜鹊和燕子所表现的不同的美德。
本诗中,作者通过描写喜鹊的报喜、报凶来表达自己对喜鹊的喜爱之情。首句“朝来不成寝,啼乌绕西东”写出了喜鹊的叫声给诗人带来了困扰,使他不能安心睡眠,只能听着喜鹊的叫声辗转反侧。接着,“似欲砭我愚,无虞终有凶”表达了喜鹊鸣叫的目的,它似乎在试图劝诫诗人不要愚昧无知,但最终却可能带来凶险。然而,紧接着的“挽衣行太息,飞鸣鹊当空”一句又表达了诗人对喜鹊的感谢之情,因为虽然喜鹊的鸣叫可能带来凶兆,但它的出现还是让诗人感到欣慰,因为喜鹊能够及时地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的“似欲慰我心,正直神所容”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喜鹊的感激之情。喜鹊的鸣叫似乎在安慰着诗人的心灵,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同时,这两句也揭示了喜鹊的特点,即它的叫声清脆悦耳,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最后两句“举手谢乌鹊,忧喜当何从”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在这里,喜鹊的出现似乎给诗人带来了困扰,让他感到忧虑和喜悦难以把握。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喜鹊的鸣叫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喜鹊鸣叫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本诗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情感表达和意象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