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喜残胡灭,那知患更长。
黄云新战路,白骨旧沙场。
巴蜀连年哭,江淮几郡疮。
襄阳根本地,回首一悲伤。
【注释】
《有感六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第一首,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后四句写人民对唐王朝的希望及失望情绪,并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所作,作于乾元二年(759)。当时,唐朝的政局混乱不堪,各地藩镇叛乱不断,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诗人亲历其境,目睹国难,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误喜”两句,说因残破的胡人已被消灭而高兴,殊不知这祸患比战火更加深长。“误喜”即错怪自己,“那知”是没想到。“残胡”,是指安史之乱中被平定的安史叛军残余势力。“长”,指延续长久。诗人以一个“误”字开头,表达了一种错觉和无奈,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颔联“黄云”两句,写战后的惨象。“黄云”是代指战争的烟尘,“新战路”指战后刚刚开垦的土地。这里,诗人通过描写战后的新战场,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颈联“巴蜀”两句,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巴蜀”泛指四川及其周围地区,“连年哭泣”指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饱受折磨。“江淮几郡疮”则是指江淮一带的百姓也在战火中饱受创伤。这里,诗人用“巴蜀”、“江淮”两个地区来代表整个国家,表达了他对整个国家的忧虑之情。
尾联“襄阳”两句,写人民对唐王朝的希望与失望情绪。“襄阳”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所在地,也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城市。这里的“根本地”指的是政治中心所在地。“回首一悲伤”则是说,当诗人回顾历史时,不禁感到悲痛万分。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