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峨峨五云里,补陀峨峨东海底。
大士元不在其中,误赚平人知几几。
江南吴越诸导师,短偈长篇费言语。
老僧有语写不得,一再殷勤奉劝汝。
若论观音与曼殊,尽恒沙界无不是。
灼然端的要见渠,不用千里与万里。
只消着眼未生前,面目堂堂即自己。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思考。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德详大师礼补陀五台 - 这是诗人对德详大师在五台山礼佛的描述。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2. 五台峨峨五云里,补陀峨峨东海底 - 描述了五台山和补陀山的美丽景色。五台山被誉为“清凉世界”,而补陀山则位于东海之中。
  3. 大士元不在其中,误赚平人知几几 - 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误解。大士即高僧,他们并不参与世俗的纷争,但往往因为误解而被普通人所困扰。
  4. 江南吴越诸导师,短偈长篇费言语 - 描述了佛教导师的教导方式。佛教导师通常以简短的文字来传达教义,但有时却需要花费大量的语言来解释其深奥之处。
  5. 老僧有语写不得,一再殷勤奉劝汝 - 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导师的尊敬和感激。尽管诗人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他仍然不断地向导师请教,以求得更深的理解。
  6. 若论观音与曼殊,尽恒沙界无不是 - 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和曼殊师利菩萨的敬仰。这两位菩萨被认为是智慧和慈悲的象征,无论在哪个世界中,他们都无处不在。
  7. 灼然端的要见渠,不用千里与万里 - 表达了诗人对于直接接触和体验佛教修行的重要性。即使远离千里或万里之遥,也无需担心无法直接接触到佛法的精髓。
  8. 只消着眼未生前,面目堂堂即自己 - 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的认识。修行者的真正面目并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心的觉悟和平静。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才能看到自己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台山和补陀山的美景,以及佛教导师的言行,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教修行者并不参与世俗的纷争,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和觉悟。他们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形式,而是通过内在的力量来完成修行的任务。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对于佛教的理解和认识不应该仅限于表面的言传身教,而应该深入到心灵的深处去领悟其真正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