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此道若须弥,根四部洲高无极。
日月循环无昼夜,毗岚纵作无变易。
欲达此宗须造颠,遍参闽楚几山碧。
一回见得亲,万叠巍峨只卷石。
达此宗
若论此道若须弥,根四部洲高无极。
日月循环无昼夜,毗岚纵作无变易。
欲达此宗须造颠,遍参闽楚几山碧。
一回见得亲,万叠巍峨只卷石。
注释:
- 达此宗:指的是追求或理解某种境界或道理。
- 若论此道若须弥:如果讨论这个道理就像讨论须弥山一样,须弥山是印度佛教中的一座大山,代表至高的真理。
- 根四部洲高无极:根基稳固在四个洲之上,形容其高度和深度都达到无限。
- 日月循环无昼夜:就像日月的运行,没有昼夜之分,象征着永恒不变。
- 毗岚纵作无变易:即使变化无常的毗岚(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无法改变其本质。
- 欲达此宗须造颠: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攀登到最高处。
- 遍参闽楚几山碧:遍访福建和江西等地区的山,那里的山色都是翠绿色的。
- 一回见得亲:一次能够真正地理解或体验。
- 万叠巍峨只卷石:无数层峦叠嶂,每一层都像被风吹动的石头一样,层层叠叠地起伏着。这里形容景色壮丽而雄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断攀登、探索的景象。首句“达此宗”就表明了这个主题,即要追求或理解某种境界或道理。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这种追求的难度和艰辛。例如,“若论此道若须弥”用须弥山来比喻至高的真理,而“根四部洲高无极”则表示这种追求的基础稳固,难以动摇。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自然现象来象征人生的道理。如“日月循环无昼夜”比喻时间的流逝,“毗岚纵作无变易”则用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来表达人生的不可预测性。这些自然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
最后两句“欲达此宗须造颠”和“遍参闽楚几山碧”,则是对诗人行动的描述。他不仅渴望攀登到最高的地方,更广泛地寻求真理,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勇气。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传达出了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