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苦志不求奇。公寻者希。夷猛悟笑微微。华枉用机。
予偃,婴肥。宫祥瑞围。传心印谨相依。灵神自飞。
【注释】
道成归藏头赠岳秀才:以“岳”字作为藏头,即“道成归”。
年苦志不求奇:年岁已老,但志向并不追求奇特。
公寻者希:公心所求,难得一见。
夷猛悟笑微微:夷然自若,猛然醒悟,微微地笑着。
华枉用机:华美的服饰,枉用了机缘。
予偃、婴肥:我安卧,孩子肥胖。
宫祥瑞围:宫中有吉祥的征兆围绕。
传心印谨相依:传扬佛法的心要谨慎相互扶持。
灵神自飞:灵性和神灵自然飞扬升腾。
【赏析】
此为作者晚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与体悟。
首两句“年苦志不求奇”,是说自己年纪大了,但志向并不追求奇特。这里“年”和“苦”是关键词,分别代表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痛苦。“不求奇”则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接下来“公寻者希”一句,诗人以公心自喻,表达了自己追寻真理、寻求真知的不易。“公寻”二字,既指公开的追求,又隐含着作者的谦卑之心。而“者希”则表达了这种追求的稀有性,意味着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样的行为显得非常罕见。
“夷猛悟笑微微”,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领悟到某种道理后的神态。“夷猛”二字,既形容了心境的平和,又透露出一种豁达大度的气质;“悟笑微微”则表现了诗人在领悟之后,虽然有所感悟,但并未完全放下心中的执念,因此还带着一丝微笑。
“华枉用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华夷之辩”。这个典故来源于《左传》,指的是中原文明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和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融合的思考。他意识到,尽管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但仍需要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以保持其活力和多样性。
“予偃,婴肥”,这一句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予偃”是指自己安卧不动,而“婴肥”则是指孩子肥胖可爱。这句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作者在表达自己享受当下、与家人共度时光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无奈与感慨。
“宫祥瑞围”,这一句是说宫中出现了吉祥的征兆。“宫祥瑞围”四字,既描绘了皇宫中的喜庆氛围,又暗示了国家安定繁荣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担忧。
“传心印谨相依”,这一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传承佛法的坚定信念。“传心印”是指传授佛教真谛,强调心灵的契合与沟通。“谨相依”则表示双方紧密相连、相互依赖。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后世弟子的期望与寄望。
最后一句“灵神自飞”,是说灵性和神灵自然飞扬升腾。《诗经》中有“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这里的“监观”就是观察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神灵降临的期盼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性的禅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佛教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