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帐适南下,居人局庭户。
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
今朝川涂静,偶得展衰步。
荡如脱囚拘,广莫开四顾。
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
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
乡闾丧乱久,触目异平素。
枌榆虽尚存,岁晏多霜露。

【注释】

  1. 九日:重阳节。读书山:在今江苏句容西北,是东晋大文学家王献之的别墅,因王献之爱读诗书而得名。
  2. 陶(陶渊明)诗: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天气晴朗凉爽。
  4. 行帐适南下:指从南方来的军队刚到。
  5. 居人局庭户:老百姓住在院子里,被围困在院内。
  6. 城中望青山:城里的人们盼望着山那边的绿水青山。
  7. 一水不易渡:一条河不容易渡过。
  8. 今朝川涂静:今天河水安静了。
  9. 荡如脱囚拘:像摆脱了束缚一样。
  10. 广莫:宽广无垠。
  11. 大似丁令威:好像传说中的神鸟丁令威一样。
  12. 归来叹墟墓:归来之后感叹已经没有自己的坟墓。
  13. 乡闾(lǘ):乡村里巷;闾,古代居民的里门。
  14. 丧乱久:战乱持续很久。
  15. 触目异平素:看到眼前的情况与以前不同。
  16. 枌榆虽尚存:虽然枌树、榆树还保留着。
  17. 岁晏多霜露:到了年底,霜露更浓。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930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作者当时正隐居读书山,重阳节这天他登上山巅,眺望远方,写下这首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悯之情,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一”起首两句写诗人登山观景的感受。“行帐适南下”,说明自己是从南方来的;“居人局庭户”,则表明当地百姓被围困在家。这两句看似寻常,但透露出诗人对局势的忧虑。“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今朝川涂静,偶得展衰步”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宁静与放松。
    接下来四句以陶渊明的诗句作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思念之情。“荡如脱囚拘”,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状态;“广莫开四顾”,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
    接下来的八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战乱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半生无根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筋力疲世故”,则揭示了诗人因长期奔波而疲惫不堪的现状。“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则是诗人对历史传说中神鸟丁令威的借代,表达了他对逝去的盛世的怀念之情。
    最后四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战乱的担忧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乡闾丧乱久,触目异平素”,则直接指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困扰;“枌榆虽尚存,岁晏多霜露”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期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风貌与文化背景的重要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