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
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着处欢游。
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沈、不尽古今愁。
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
风声习气想风流。
终拟觅菟裘。
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
黄尘道,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
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这首词以咏月为题材,巧妙地采用了屈原《天问》体的形式,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下面将结合诗句、译文进行详细解析:

  1. 诗词原文
    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
    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着处欢游。
    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沈、不尽古今愁。
    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
    风声习气想风流。
    终拟觅菟裘。
    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
    黄尘道,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
    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2. 词语注释

  • 流年:指岁月流逝。
  • 书剑:指读书和佩带武器,象征学问和武力。
  • 西州:古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地方。
  • 十千:古代货币单位,表示价值。
  • 着处:到处。
  • 兴亡事:国家或家族的兴衰大事。
  • 天也老:形容时间的无情和衰老。
  • 尽消沈:全部消散。
  • 古今愁:古今以来的所有忧愁。
  • 菟裘:一种隐退的生活方式,指隐居生活。
  • 射虎:指狩猎老虎。
  • 黄尘道:指尘土飞扬的道路,比喻仕途。
  • 王粲登楼:三国时期人物王粲在楼上感叹时光流逝,感慨身世。
  1. 赏析
  • 此词通过对比“兴亡事”与自然景象(如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来表达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风声习气想风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 “终拟觅菟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象征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期待。
  • 结尾处,词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王粲)的引用,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是一首富有深度和哲理的词作,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抒发了词人的感慨与期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辛弃疾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