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台下花无数。
红紫映桃溪路。
蝶往蜂来知几许。
翠筠亭外,绿杨堤畔,时听娇莺语。
绮筵罗列开尊俎。
总是神仙侣。
竟举笙歌驰玉醑。
介公眉寿,年年此日,长与花为主。

【解析】

本诗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篇以咏桃溪为主题,通过桃花盛开时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友人及自己年寿的祝愿。

“熙春台下”四句——写春日景色和游赏之情。熙春台,即熙春桥或称熙春亭。花无数,指满台鲜花,如锦似绣。红紫映桃溪路,指两岸桃花盛开,红紫相映。蝶往蜂来知几许,指蝴蝶、蜜蜂等飞来飞去,不知其数。

“翠筠亭外”三句——写春光美景。翠筠亭,指亭名,位于溪边。绿杨堤畔,指堤边杨柳。娇莺语,指黄莺在枝头鸣叫的声音。

“绮筵罗列”“神仙侣”——点明宴会之豪华。绮筵,精美的宴席。罗列,陈设。神仙侣,喻指宴会中宾客。玉醑(sù),美酒。

“竟举笙歌”两句——写欢聚宴饮之意。竟,终于;竞,同“竞”。驰,奔逐,这里指放声歌唱。玉醑,指用玉杯盛的美酒。

“介公眉寿”三句——祝寿意。介,表尊敬,这里指朋友的父亲。眉寿,祝人长寿。长与花为主,愿老友常保青春。

【答案】

译文:

在熙春台下,满台鲜花绽放,两岸的桃花盛开,红紫色映照在桃溪的岸路。蝴蝶、黄蜂飞来飞去,不知有多少?翠竹亭外,杨柳青青,时时听到黄莺的叫声。华丽的宴席摆得整整齐齐,都是些神童般的人物。终于开怀畅饮,放声歌唱。祝愿朋友的父亲长寿,每年都能像春天一样美好,永远保持青春!

赏析:

此词咏桃花,借桃花而赞友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篇以咏桃溪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及自己年寿的祝愿。

上片起首二句“熙春台下花无数”,是描写桃花盛开的景象。“熙春台”,即熙春桥或称熙春亭。桃花盛开,满台如锦似绣,十分美丽。“红紫映桃溪路”,指两岸桃花盛开,红紫相映。“蝶往蜂来知几许”,是说蝴蝶、蜜蜂等飞来飞去,不知其数。这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也是对春天的美好赞颂。

过阕承上启下,由景入情。“翠筠亭外”三句是写景,但已不单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翠筠亭”,指亭名,位于溪边。“绿杨堤畔”,指堤边杨柳。“娇莺语”,指黄莺在枝头鸣叫的声音。“翠”、“绿”二字点出春天的特点,使桃花与柳色相映成趣。“时听娇莺语”,不仅写出了莺语清脆悦耳,更表现了词人的愉悦心情。这一句既是实写所见所闻,同时又是虚写想象中的情事,从而烘托出了桃花盛开的美好气氛,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

下阙由景转情,转入对友情的抒写。“绮筵罗列”“神仙侣”,是说华丽精致的宴席陈设得像天上仙境一般,参加宴会的都是些神童似的人物。“竟举笙歌”两句写宴饮的情景。“竟”,终了的意思;“竟举”就是尽情尽兴地举行。“驰骋”是放纵的意思,“玉醑”指美酒。意思是说尽情欢乐地唱歌跳舞直到尽兴为止,希望朋友们都长寿快乐。

结尾两句祝福友人父亲长寿,每年都能像春天一样美好,永远保持青春不老。“介公”,敬辞,尊称别人父亲的敬词。“眉寿”,祝人长寿。这是词人所要表达的祝愿语。

这首词通过对桃花盛开景象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词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新幽雅,富有诗情画意,是苏东坡豪放词派的又一代表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