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楼桑、故居无处。
青林留在祠宇。
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
征鞍且驻。
就老瓦盆边,田翁共饮,携手醉乡去。

摸鱼儿·楼桑呼汉昭烈庙

问楼桑、故居无处。
青林留在祠宇。
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
征鞍且驻。
就老瓦盆边,田翁共饮,携手醉乡去。

【注释】

  1. 楼桑:地名,在今四川广元市西。
  2. 青林:指祠堂前的青柏树,也代指祠堂。
  3. 荒坛社散鸟声□:意为荒凉的祭坛和散漫的鸟鸣声。
  4. 锦城:指成都。
  5. 刘郎:指刘备。
  6. 玉垒:山名,位于成都市北。
  7.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险要。
  8. 田翁:村中老农。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通过描绘诸葛亮当年驻守成都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时光易逝的感慨。

词的上片首先以“问楼桑、故居无处”开篇,表达了对诸葛亮故居的怀念之情。接着,“青林留在祠宇”,描绘了诸葛亮祠宇前青翠的树木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然而,“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则暗示了曾经热闹的祭祀活动已经消逝,只剩下鸟儿的啼叫和寂静的箫鼓之声。这两句既表现了岁月流逝的无情,又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下片“春已暮”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成都的景色。“锦城花重惊风雨”意味着春天的花海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让花更显得娇艳夺目;而“刘郎良苦”则表达了诗人对刘备遭遇的同情与感慨。接下来,“办作一丘土”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事业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词的结尾处,“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描绘了壮丽的西山景色,同时也暗含了对诸葛亮当年治理蜀地、稳固江山的赞赏。而“登临感怆千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词通过对诸葛亮故居、祠宇以及成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